一、概况
天津临港经济区(原临港工业区)始建于2003年6月,2009年,为落实“双城双港”战略,将原临港工业区和原临港产业区整合为一个功能区,统称“临港经济区”。
临港经济区是通过围海造地而形成的港口与工业一体化产业区。规划用海205平方公里,总成陆面积200平方公里,将建设“大机车”、“大吊车”、“大矿机”为代表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大船坞”的造修船基地,建设“大粮油”的产业集群。此次规划的时间从2009-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2年,中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临港经济区位于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浅海区,处于滨海新区核心区,东依渤海湾、北靠海河口、西连海滨大道、南接津晋高速,距塘沽中心城区15公里、距天津市区50公里、距北京160公里,有着优越的交通网络,与天津港隔海河相望,距中国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仅38公里。
临港经济区的功能将定位为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生态型临港工业区。是滨海新区的重要功能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规划的国家级石化基地。
按照规划,临港经济区形成“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
“一带”为集区域交通、市政廊道、配套设施和生态绿地于一体的沿海滨大道综合功能带。
“三区”为:成套装备区(占地面积80平方公里)、关键设备区(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配套产品区(占地面积70平方公里)。
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为以重型、成套装备制造为龙头,带动关键设备和配套产品制造,完善装备研发转化和现代物流,形成重型装备优势产业集群。
二、临港的几大特点
前景广阔
目前,招商引资项目66个,总投资额超过1300亿元,其中500强企业8家,百亿元以上项目4个,已投产项目11个,开工建设项目22个、已签约筹建和在谈项目33个。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开发建设,一个年工业产值8000亿元以上的工业新城、一条承载25万吨级的黄金航道、一个年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新兴港区,将傲然屹立在渤海之滨。
设施齐备
天津临港经济区立足世界一流工业区的标准,将建成“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十二通一平”的完善配套保障,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务流的顺畅与便捷,成为功能齐备的工业新城。临港经济区主要建设内容是:一港、一带、一园、六个基地:
一港即天津市第二深水港区。目前航道已经达到5万吨级,水深-12.5米,到2011年将达到10万吨级,水深-15米,进而形成融航路、铁路、公路、管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减少排放。
一带即生态绿化隔离带。临港规划了一条宽1000米、长8公里的生态绿化隔离带,其中一期宽500米、长4公里区域已经建成。对工业区自身及3公里外的生活区、10公里外的中心城区形成了的生态屏障。
一园即公用工程园。建设了集水、电、燃气、蒸汽、工业气体、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于一体的公用工程园,集中供应,规模生产,为入区企业提供完整配套服务。
六个基地分别为:以海陆运输设备制造板块、海上工程设备制造板块、矿山机械和起重吊装设备制造板块、新能源设备制造板块等四大板块为支撑的造修船、海上工程设备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以中粮油等项目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粮油基地,以天碱、大沽化等项目为代表的生态型化工基地,以航道码头和立体交通网络为依托的港口物流基地,以建设蓝领公寓、邻里中心等为依托的配套生活服务基地,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入区企业研发中心为依托的研发转化基地。
循环发展
天津临港经济区致力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通过科学围海,实现用海护海双赢,经济环保并举;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产业链条紧密相连,上中下游循环利用,企业之间无缝联接,形成企业之间能源、原材料、废弃物的有效循环利用体系;通过港工一体,缩短距离,减少周转,降低能耗,减少排污。达到生产清洁,产业循环,能耗节约,排放环保,周边宜居,投资节省。
安全环保
天津临港经济区努力健全安全、环保、生态三大屏障。在企业引进上,实行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制,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项目。在安全保障上,委托国家权威部门,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国家“863”计划,努力建成全国应急求援体系示范工业园区。在环保建设上,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景观河和以2平方公里集中绿化景观带为代表的生态环保系统,将临港工业区建造成环境优美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
往事越千年,沧海变桑田。在开发开放的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将牢牢抓住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始终遵循“拼搏领先、诚信共赢”的开发理念,牢固树立“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工作标准,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思路,创天津之新,引滨海之先,迅速成为天津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聚焦的渤海明珠!(整理/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