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梁启超—饮冰室里新少年

    梁启超饮冰室书斋位于原天津意租界横二马路19号和21号,即今河北区民族路44号和46号。该建筑是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小洋楼,造型别致典雅。他的故居(河北区民族路44号)建成于1914年,共两层。有(nian2 _gong4 liang3 ceng2 _you3)地下室、顶层有阁楼。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楼下是过厅、小书房、客厅和起居室。楼上是他的书斋饮冰室、图书室和浴室。1924年梁启超又在寓所左侧(河北区民族路46号),建了一座专门的书斋,遂将饮冰室斋名专用于此楼。
    梁启超饮冰室书斋为灰色二层小洋楼,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并承造。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天津市政府于2001年对梁启超故居\"饮冰室\"进行了整修,整修后的\"饮冰室\"保持了原来的建筑布局和意大利风格,现已成为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内新的旅游和观光景点。
    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常常会读得心潮起伏,激情喷涌。悟出“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之深意。在梁启超的笔下,少年之中国,中国之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源”,是那么美好、“有力量”、“思将来”、“能进取”、“敢创新”,充满希望。
    很多人受《少年中国说》的影响,去寻访梁启超在天津的故居。
    这里曾是意大利的租借地,周围都是二、三层的意式楼房。在众多的住宅区内,梁启超故居并不显得特别,区别于其他院落的标志是在院子中央塑有一尊梁启超的青铜雕像:他头留短发,身著长袍,端坐在一把敦厚的椅子上。双手放在胸前,二目平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虽然端坐,虽着长袍,但那长不过寸的短发、宽阔发亮的额头、深邃灵动的目光,却是一副少年气象。
    梁启超故居建于1914年,以雕像为界,分东西两部分。东面的两层楼是他和家人的起居室。白石砌阶,红瓦覆顶,窗高门瘦,风畅达而光通透。一层是众多子女们的居室,二层是梁启超和夫人们的卧室,现在都做了展厅,陈列着梁启超不同时期的各种资料,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他各个时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况。西面是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
    饮冰室楼高两层,规模与起居室大体相等,式样与起居室类而不同,有大小书房十几间。“饮冰”一词寓意深刻,梁启超自1901年始自号“饮冰子”,并在《清仪报》上始用“饮冰室主人”的笔名。“饮冰”二字,见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此命名自己的书斋,表明他受光绪帝之命,实施变法维新时焦灼与急切的心情。饮冰室的内部陈设,仍按原貌布置摆放。那宽大厚重的书案,鳞次栉比的书橱,尘封已久的经典著作,仍散发着清香的笔墨纸砚……都让人遐想不已。
    他那矫健的身影,在这偌大的书斋里时而徜徉、时而徘徊,他那颗年轻睿智的头颅,在这些典籍中穿行、探寻,他那求新求变的思想,在那炭火熊熊的壁炉里冶炼,炼出了汉字的精灵,凝成一篇篇文章,飞上报端,飞向社会,飞进人们的心房。在《少年中国说》中,他精辟地指出,中国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却是少年之中国。读罢此文,便觉公虽年愈五十,却是少年中国的新少年,发虽斑,心跃然,存爱国之志,图救国之计,不做“三岁之翁”,愿做“花甲之童”,朝受命,夕饮冰,求新求变,进取敢为,封建末期的老举人,饮冰室里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