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故居是镶嵌在海河畔的一颗高文化品位的璀璨明珠。这座中式宅院坐西朝东,呈正方形,布局分四个院落,为“田”字形,建筑古朴典雅。在院落东侧,还建有一座小巧秀丽的苏州园林风格的花园。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北区粮店后街陆家竖胡同2号,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小三合院。在他两三岁时,他父亲购置了位于粮店后街60号一座规模宏大、建筑讲究的宅邸,即现在修复的故居。
这座宅院占地1400平方米,共有房屋60余间,有家属居住使用的房间,还设有桐达钱铺、佛堂,在庭院间道当中有一间中西合璧的“洋书房”,屋里的陈设布置融入了中西文化,是李叔同留日返津后居住的房间。这一切表明这是一户名门望族、官宦人家。
李叔同自幼居住在这里,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接受旧教育。李叔同幼年聪慧,五岁开始便在这里读经史子集,学习诗词文章。后又与当时天津士林学者多有接触,从天津名家学习诗词文章和金石书画,这使他在经史诗文、文字学及金石书画方面打下了扎实根底。李叔同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在他19岁时离津去上海以前一直没离开这里,1911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又在天津任教居住两年,前后在天津的故居居住生活了大约22年。这一时期,正是他治学与成长的年代,可以说,李叔同一生的辉煌建树,是在这里奠定的坚实基础,这里是孕育一代宗师的摇篮。
李叔同故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天津的地域文化和社会风貌,反映了一段历史情感、一种绚烂文化。
外观
“长”高2米 与高层建筑相称
新修复的李叔同故居位于海河东路与滨海路交口西侧,河对岸就是古文化街,西边还能看到“天津之眼”。修复工程按“前门朝东,后门朝海河,故居坐北朝南”的原则设计,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花园占地2600余平方米。
由于周边均为高层建筑,为与环境相称,李叔同故居在修复过程中整体拔高近2米,还修建了1米多高的围墙。在高楼大厦之中,青灰色调的李叔同故居看上去古朴典雅、恢宏大气。
花园
小桥流水 江南秀美风格
沿着李叔同故居东面一条6米宽的小路进入前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600平方米的秀美花园。花园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负责设计,将“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两座假山由来自南方的50余块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堆砌而成,道路两旁的池塘、小木桥、凉亭更有一番雅趣。
故居
老砖老瓦建老宅 重现历史
沿着花园的小路继续往深处走,就来到了李叔同故居的主体建筑群部分。这一部分建筑面积为872平方米,重建以照片资料为依据,保持了原故居的建筑规模和风格,前后左右共有四道宅院,分正院、跨院,又各有前后院,整体建筑布局呈“田”字形。院内建筑考究,磨砖对缝,雕梁画栋。
为最大限度地保留老宅原有气质,施工单位将从原故居拆下的几千块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青砖、青瓦完好保存,用在新故居的修建当中,再配上红色的木门及影壁、碑林等,真实还原了历史原貌。
故居建筑群部分设有纪念馆、过厅、佛堂、祠堂、钱庄等建筑,还恢复了洋书房、棋室等旧貌。洋书房位于院中央,仿西洋建筑,是李叔同生前读书、作画、刻石、撰文之所,有关部门甚至寻找到一架与李叔同当年弹过的钢琴同型号、同年代的钢琴,摆在洋书房内。
相关链接:
李叔同(弘一大师,1880—1942)是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文化大师、誉满天下的佛教高僧。他在诗词、书画、音乐、戏剧、金石篆刻等领域均有非凡造诣,又是传播西方音乐、绘画、戏剧到中国的先驱者。1918年(时38岁),在他的文化艺术达到登峰造极之时,突然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削发出家,皈依佛门。自此是行在律学,学在华严,栖心净土,特别是精研戒律并身体力行,成为重振湮没了七百余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尤其是他那种爱国爱民,一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备受世人崇奉。
李叔同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着文学、佛学、美学、儒学、教育学、伦理学、风俗学以及编辑广告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意蕴,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粹和先进的西方文化,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称他“为民族精神文化树立了丰碑”。他留给世人一笔极其丰厚的文化和宗教遗产。李叔同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望,所以他的故居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