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简介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九大产业功能区和世界吞吐量第五位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天津港。
  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02万。天津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1200平方公里盐碱荒地可供开发;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
  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开放优势明显、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明确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位优势:
    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紧邻北京,背靠“三北”,腹地辽阔,是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是临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
    功能优势:
    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位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和中国北方国际航空货运中心,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疆报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保税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出口加工区等功能区。天津港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通航,拥有25万吨级深水航道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09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70万标准箱,其中70%以上的货物来自腹地省市。
    产业优势: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突出,航空航天、总部经济等优势产业正在兴起,金融、物流、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
    科技和人才优势:
    滨海新区正在建设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初具规模,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拥有现代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50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3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45家,博士后工作站52家,风险投资机构10家。2008年,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
    生态和资源优势:
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拥有120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政策优势: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在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农村体制、社会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
  功能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在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农村体制、社会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截至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在拓展融资渠道、搭建资本交易平台、建设大通关体系、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探索生态城市制度创新等方面迈出了较快的步伐。

    功能区布局与产业特色
  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临空产业区:
  临空产业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产业、临空会展商贸、民航科教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区、总部经济聚集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第一个由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领航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绿色宜居的生态科技城。主要包括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产业、高端信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
  临港工业区:
  临港工业区包括临港工业区(一期)、港口功能区、临港产业集聚区、物流功能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成套设备、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交通运输设备和港口机械、风力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等重型装备制造业,并开辟天津港第二航道。
  南港工业区:
  南港工业区定位于以世界级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工业区域,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石油化工、冶金钢铁、重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4大主导功能。
海港物流区:
海港物流区是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包括天津港、天津保税区和东疆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形成货物能源储运、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和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基地。
  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包括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和开发区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文化娱乐、会展旅游等产业。中心商务区努力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文化娱乐中心,高品质的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区。
  滨海旅游区:
  滨海旅游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围海造陆75平方公里,陆上25平方公里。滨海旅游区重点建设主题公园娱乐游、海上娱乐休闲游、海上休闲度假游、海上高端商务游、生态湿地休闲游、海上健身游等旅游项目,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和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为核心,开发军事体验、影视文化等休闲娱乐项目。
  中新天津生态城:
  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共同签署协议,在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将全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服务业。它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传统水资源所占的比例要达到5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所有建筑都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整理/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