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聚焦城市文明、未来发展的同时,低碳环保也是本次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上海世博会在展馆展示、城市最佳实践区、论坛等方面都进行了诸多低碳理念的探讨和具体实践。
中国馆:低碳新体验
在备受瞩目的中国馆中,就聚集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取之有道”(新型清洁能源)、“用之有节”(节能减排)、“返璞归真”(森林碳汇)、“感悟之泉”(中华智慧的未来启示),组成了中国馆带给游人的“低碳新体验”。
在低碳展区入口处的墙面上,悬挂着几只名为“低碳的一天”的展示表,游客可以随意点击表盘上的时间,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出相关低碳建议。例如,8:00时,每月上班少开一趟车,一年可以节油约40L;18:00时,步行代替电梯,环保又健康等。在该展区,中国也向世界展出了三种新型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其一是风能的使用,其二是将海藻生物制成燃料,其三是光能利用技术。如利用光能技术,游客用手在一块电子触摸屏上,随意调整射灯方向,而灯光之下的数个“向日葵”接收设备,就会随之摇摆。
在这其中,最为抢眼的当属一款名为“叶子”的“世博概念车”全球首发。出色的“能源转换”技术和“负排放”理念,带给游客极大的震撼。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叶子”不仅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动能,还能将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激光发生器转化为电能,为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空调制冷剂,把能源消耗和能源制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汽车负排放,进而起到改善自然环境、缓解温室效应的效果。
零碳馆:低碳环保到极致
如果中国馆展示的还只是“概念”,那么在世博浦西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中,有一个场馆将低碳环保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那就是英国伦敦的“零碳馆”。
初看“零碳馆”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就是两座连体小别墅,但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多种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和理念。记者注意到,“零碳馆”的屋顶上有22个五颜六色的风帽,这些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据了解,这些风帽可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
事实上,“零碳馆”的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英国伦敦的贝丁顿社区。这个占地1公顷的社区生活着200多位居民,他们的工作生活完全不依赖于化学能源。数据表明,建筑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5%,传统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建筑设备对化学能源的消耗。鉴于这一点,“零碳馆”充分利用了自然能源,为我所用。
“阳光和水的利用也成为‘零碳馆’中节能减排的部分: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水资源对人类来说相当重要和宝贵,‘零碳馆’通过屋顶收集雨水,用来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等,减少了‘零碳馆’对自来水的需求。”该馆副馆长徐凌对记者说。
在零碳馆,游客还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如报告厅的89把座椅都是用废纸板、旧易拉罐、废弃光盘等物品制成的;主题餐厅的吊顶,则是用尼龙网将3000个空啤酒瓶吊起;更让人叫绝的是,游客们不仅能在餐厅吃到新鲜的有机食物,而且连餐具也是可以食用的,它们都是由饼干制成,食客吃剩下的食物和多余的“饼干餐具”,又将被生物能锅回收,用来发电、发热,从而形成真正的“无垃圾餐厅”。
体验式:让绿色理念扎根新区
徜徉在来自现实与未来的“绿色洗礼”中,记者不禁将思绪拉回到滨海新区——这座起步于盐碱滩,正在全力构建环保宜居环境的绿色新城。作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开发区创造了闻名遐迩的“泰达模式”;北疆电厂作为循环经济产业链试点项目,构筑起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准备、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等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条;以维斯塔斯为代表的绿色经济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之一;用金融手段支持节能减排,在国内率先设立排放权交易所;中新合作的典范——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然而,新区绿色产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无疑是要造福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让人人都能看到绿色、感受到绿色、用到绿色才是环保的真谛。在世博园内记者无意中发现,这里所用的厕纸和清洁用纸全部是利用废弃牛奶包装盒回收制成的,仅仅是这样一个小细节已经足以让每位亲历者备感亲切和感动。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可以不知道环保设备的建造过程和环保产品的制造方法,但他们一定愿意以“体验式”的方法来贴近自然、融入生态、使用绿色。因此记者认为,滨海新区在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运用“亲民”手段,将最先进最实用的技术尽可能多地转化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将绿色的生活方式最直接地植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