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滨海新区金融服务业取得新进展

  金融改革创新是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滨海新区积极探索实践,大胆改革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搞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滨海新区先后设立了总规模分别为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和航空产业基金,目前在新区设立的产业基金占全国已获批10只大型产业基金的30%。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先后出台了基金注册备案、税费优惠、监督管理和服务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比较完善的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制度环境。吸引了赛富、鼎晖、红杉等众多知名基金注册,目前在册的私募股权基金共计385家,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全国私募股权基金重要聚集地。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目前在滨海新区注册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有122家,注册资金11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230个,投资额20亿元。积极培育拟上市企业资源,利用“助学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灵活方式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目前滨海新区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企业有22家,拟上市企业41家。支持企业开展集合性债权融资业务和发行企业债券,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滨海新区企业已累计发行企业债券116亿元。
  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健全金融服务功能,建设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中国保监会将滨海新区作为全国两家保险改革试验区之一,开展保险业务创新和新产品试点,推行科技保险、计划生育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新产品。开展利用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试点,目前滨海新区滨海建投集团与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已完成100亿元债权融资计划,设立泰达国际控股集团,在收购各出资人在金融机构股权的同时,按照一级法人综合经营,二级法人分业经营原则,开展金融综合经营试点。
  整合及新设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机构体系。设立金融法人机构,滨海新区先后成立了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捷信消费信贷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总部,组建了渤海财产、光大永明、恒安标准人寿等保险机构,成立了摩托罗拉、天津港和中石化3家财务公司,吸引渣打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落户;汇丰、花旗、三菱东京日联、韩国外换、东亚银行、合众人寿等国内外金融机构,陆续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滨海新区设立3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广“三农”适用的金融产品;建立15家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银行专营机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搞好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适度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复,渤海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批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正负区间管理模式的银行,中新生态城获准进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管理改革试点。依托大项目和港口优势,滨海新区吸引工银、民生、长江和渤海等12家大型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注册,注册资本金198亿元,合同余额830亿元,业务总量占全国的22%,融资租赁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今年上半年,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租赁公司,完成单机租赁交易合同17笔、共25架飞机;单船公司20家、共30条船,实现交易金额37亿美元。工银、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在东疆保税港区注册多家单机公司,一举打破多年来国外租赁公司对进口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的垄断经营。
  设立柜台交易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滨海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体系,正在向北方地区扩展和推进;建立天津股权交易所、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等4家资本交易所,目前天津股权交易所已有9个省市的51家企业挂牌交易,挂牌企业总市值77亿元;建立天津铁合金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3家要素交易所,今年上半年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额近500亿元,创新了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实现方式;成立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组织了我国第一笔二氧化硫、碳中和、合同能源管理能效产品交易和国内首个自愿减排公示查询系统;设立了21家期货交割库,推出了9个期货品种,交割库数量和期货品种位居全国前列。
  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发展信用服务业。中国人民银行与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泰达国际与联合信用完成股权转让,全国最大的信用企业————联合信用总部落户滨海新区。中国贸易仲裁委员会在滨海新区设立天津国际经济金融仲裁中心,依法探索解决商事争议,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