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鲁企争跃滨海“龙门” 借力新区助产业升级

  ◎在津山东籍会员企业已超百家,投资总额已超过28.6亿元,其中多数企业集中于新区
  ◎150多家德州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与新区汽车企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关系,产品达到300多个品种
  ◎山东区域市场已有13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占挂牌企业总数的1/4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区在环渤海区域的引擎效应日益显现,周边省市与新区的合作也日趋紧密。近年来,山东省诸多地市紧紧抓住新区崛起契机,主动对接新区。
  争跃“龙门” 鲁企抢滩滨海
  在津企业超百家,多数集中于新区
  在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谭洪起看来,滨海新区已成鲁企发展路径上的“龙门”。
  2009年3月26日,位于山东德州的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与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这家国内太阳能利用领域的领军企业将在生态城起步区建设皇明科技大厦,并与生态城共建生态、环保、节能居住小区,推进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等综合研究和应用。在谭洪起看来,新区不仅是皇明的市场,还将成为皇明的“主场”。“公司将在新区建设环渤海区域研发中心,支撑集团产品与技术创新。”在皇明落子新区仅几个月后,山东省建设集团也“空降”滨海。在汉沽投资5.7亿元,建设包括建筑钢构、玻璃幕墙、金属门窗、建筑产业化研发中心等项目在内的建筑基地,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鲁企正在抢滩滨海。据天津市山东商会统计,在津山东籍会员企业已超百家,投资总额已超过28.6亿元,其中多数企业集中于新区。德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落户新区的德州市企业驻外机构总数已超过50家,新区已成为德州市企业驻外机构落户最多的地方。
  “到新区投资是山东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谭洪起表示。
  借力新区 推动产业升级
  “康师傅”使德州优质小麦种植扩大近2万亩
  相比鲁企挺进滨海,以新区企业为代表的天津“军团”投资山东的步伐更快。据悉,截至今年8月,天津企业在德州市投资的项目达623个,总投资超过730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359个,引进资金到位467亿元。其中,仅今年1至7月签约项目便达127个。目前,包括天津中敖科技集团在内的一批新区企业项目已经投产。
  与此同时,德州市通过积极调研新区优势产业,推动两地企业对接合作。两年多来,已有150多家德州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与新区汽车企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关系,产品达到300多个品种。作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实现“吨粮市”的地级市,德州市发挥粮食大市和中国粮油食品城金字招牌效应,全力打造滨海新区“粮囤”。德州市临盘峰宇面粉公司通过招标成为天津顶新集团康师傅有限公司专用粉供应商。2009年“康师傅”共向峰宇面粉公司订购了6万吨小麦。“康师傅”效应使今年德州高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扩大近2万亩。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山东恒沣膜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北上“津洽会”的契机,与天津工业大学、国家纳米产业化基地建立紧密型合作,共同研制开发纳米级中空纤维反渗透膜项目,已成为山东膜产业“老大”。目前,临淄七成的企业都与滨海新区及天津市的科研院所展开了结对合作。从产品研发到成果转化,从技术交流到人才培养,“滨海智慧”正全力支撑临淄这座老牌工业城市实现“科技”转身。
  此外,新区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的优势,也在为鲁企发展增加推力。作为新区金融创新重要举措的天津股权交易所目前已在山东设立区域市场。目前,山东区域市场已有13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站挂牌企业总数的1/4,为山东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平台,打通融资瓶颈,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优势互补 促进区域共赢
  两地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上均有合作前景
  “皇明的落户将会推动新区太阳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谭洪起解释道,新区太阳能产业的着力点在光伏发电领域,而目前皇明的研发重点在光热发电领域,皇明的加入将推动新区太阳能发电领域向着更为均衡的方向发展。在诸多经济观察人士看来,滨海新区与山东的合作都将产生“1+1>2”的效果。
  新区制造业企业云集,用工需求量大,而山东则恰恰以充足的人力资源闻名,劳务合作成为双方近年来优势互补的亮点之一。作为山东劳务输出的重要地区,德州市先后与摩托罗拉公司、中集集团北洋集装箱公司、津亚电子公司、京瓷电子公司等几十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德州籍在新区务工人员目前已突破10万人。
  “新区与山东环渤海诸市,产业有很大的互补性。”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认为,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之间已初步形成专业化分工格局。新区与山东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上均具有合作前景。一位山东企业家告诉记者,我们与新区绝不仅仅是对接,而是积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