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外资进入“国民待遇”时代 滨海新区借力升级产业

 去年12月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被外界看做外资步出税制“超国民待遇”时代的标志。然而,政策的调整却并未“冰封”外资抢滩滨海新区的热情。自去年12月初以来,茵诺威达、约翰迪尔、诺维信、京瓷等一批外资项目的开工与投产,让滨海新区的产业舞台“好戏连台”。 滨海新区在外资“国民待遇”时代的魅力何在?未来该如何放大这一魅力?

 

    外企税负增加有限

  “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不会对新区吸引外资产生实质影响。”在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葛顺奇看来,此前外资先后经历了所得税统一、“两免三减半”政策的淡出,影响都要大得多,但并没有对外资投入国内产生太大的影响。
  根据有关规定,外资企业今后将以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税率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根据纳税人所在地分为市区、县城(镇)和其他地区,分别按照7%、5%、1%三档税率征收,教育费附加目前统一按3%的比率征收。

    在新区某外资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申小姐给记者算了笔账:如该公司上月向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之和是200万元,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城建税为200×7%=14(万元),而教育费附加200×3%=6(万元),两项加起来20万元。“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属于‘税上税’,计税是在增值税、消费税等基础按比例计算而成,征收的额度相对较小,因此此次政策调整税负增加得也比较有限。”申小姐向记者介绍。

  软硬环境优势彰显吸引力

  “此次中国针对外企的税收改革,对我们的后续经营和投资影响不大。”诺维信全球副总裁尼尔森表示,诺维信在上世纪90年代落户天津开发区,并不是看重这里的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政策。开发区工厂是诺维信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落子,它对诺维信起到的是拓展亚太市场的平台作用。就在去年12月,诺维信在开发区又有一个新项目竣工,该项目使其产能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3倍。“我们还有一家生物制药工厂也将在明年4月投产。”尼尔森表示。

  葛顺奇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仅仅会产生添花的作用。“也就是让那些对外资具有吸引力的地区更具吸引力,而对于那些不具备吸引力的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在他看来,滨海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体现在政策、环境、服务、人才、产业基础等共同构成的综合优势上。

  “滨海新区将用好用活用足先行先试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努力建设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不断放大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已有优势。”滨海新区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完善招商机制,优化投资软硬件环境,2011年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60万平方米,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

  据介绍,今后新区将继续深化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落实新区的事在新区办;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落实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积极开展意愿结汇、离岸金融、人民币国际结算、人民币境外投资等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保税监管区域联动发展,创新口岸监管模式,扩大国际船舶登记、离岸业务、邮轮准入等试点,提升国际自由贸易港区功能,从而全面提升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优势。

  借力优化产业结构

  “‘超国民待遇’终结将优化外资结构。”葛顺奇表示,此次税制调整将对中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产生冲击,加速这类企业的淘汰。未来外资企业将更具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特征,从而成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动机。

  新区利用外资近年来呈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趋势。去年滨海新区全年合同外资金额1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和22.2%。一批规模大、质量高、影响力强的优质重点项目落户新区。如具有高端聚集效应、龙头带动作用的中沙(天津)石化项目,台湾友达光电投资10亿美元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等;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类的高新产业项目,如香港毕升资源公司投资滨海高新区的毕升资源无极灯项目;以完善产业链为主导的优质好项目,如香港高银集团投资近1亿美元的笔记本制造研发及物流项目等。

  “新区未来将继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滨海新区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体系,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用足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尤其是向航空航天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石化工业、现代冶金业、生物制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及高新纺织产业等八大主导产业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