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滨海新区工业布局规划(2010-2020)进行公示

《滨海新区工业布局规划(2010-2020)》公示“一核心、两轴带、三组团”呼之欲出

  新区工业发展蓝图绘就

  发展目标

  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自主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0%左右;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4%以上。

  发展方向

  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线,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扶植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体布局

  按照以轴带为产业布局脉络,以组团为产业整合载体,形成以“中服务、西高新、北生态、南重化”为特征的“一核心、两轴带、三组团”的工业总体空间布局。

     从市规划局获悉,《滨海新区工业布局规划(2010-2020年)》近日正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月20日至6月18日。

  明确发展目标、方向

  《规划》提出,滨海新区发展目标为: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自主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0%左右;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4%以上。

  对于未来滨海新区发展方向,《规划》明确提出,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线,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扶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向高端提升;做大做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改造提升石油和化工、现代冶金、轻工纺织产业,存量调结构,增量上水平,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和低碳化、集约化为特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高新技术研发转化为核心、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深度配套,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其中,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海洋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

  勾画总体产业布局

  《规划》中明确,布局策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核心强化:按“双城双港”空间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核心区向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方向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宜居城区。二是区域协同:促进各功能区协同、协调发展,形成工业与服务业相融合,产业特色鲜明、高度关联的工业组团。三是功能提升:由“滨海制造”向“滨海创造”转化,强化研发转化和科技、教育、信息服务等功能。

  《规划》提出,滨海新区工业总体布局“按照以轴带为产业布局脉络,以组团为产业整合载体,形成以‘中服务、西高新、北生态、南重化’为特征的‘一核心、两轴带、三组团’的工业总体空间布局”。其中,“一核心”指提升滨海新区核心城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使核心城区成为辐射各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带”指重点构建两大产业轴带,即沿京津塘走廊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和沿海岸线形成的临海产业发展带。“三组团”指通过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三大工业组团:西部打造战略性新兴工业组团,实现创新、高端发展;北部打造生态工业组团,实现集约、绿色发展;南部打造重装、化工、轻纺及现代制造业工业组团,实现规模、循环发展。

  依托功能区和工业园区,围绕航空航天、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含汽车、现代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节能环保八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八大具有国际国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形成16个产业集聚区和12个产业集群。

  近远期建设和调整重点

  对于近远期建设和调整的重点,《规划》进行了专门的阐述。以“十大战役”为平台,推进增量集中调整提升,存量整合优化。

  加快建设重点产业功能区,促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向西部组团集中;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绿色现代工业产业向北部宜居旅游片区集中;重型装备制造业向临港经济区和南港工业区集中,石油和化工产业向南港工业区集中;生产性服务业向核心城区集中。

  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产业发展,核心城区严格控制占地大、附加值低、能耗高的工业产业项目发展;临港经济区限制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限制发展冶金业;开发区现代产业区禁止发展污染性产业。

  适时调整、搬迁重点化工、冶金企业,核心城区、大港城区及北部组团的天化、大沽化等化工企业适时向南港工业区聚集;塘沽海洋高新区现有能耗高、水耗大的工业产业,适时调整升级;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工业区适时整合迁往南港工业区;海河下游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适时迁往临港经济区和南港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