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铁狮门项目开工 “于家堡”号起飞

   进入严冬,地处北方沿海的滨海新区连续多日笼罩在层层雾气之中。

  12月9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是极为普通的一天,但对于身处滨海新区特别是于家堡金融区的人来说,却迎来了一件十足的大事——铁狮门(美国)金融广场项目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正式开工。

  仿佛就是为了配合这样一种喜庆的气氛,这一天尽管仍有大风吹过,但阳光出奇的好,照射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一排排的挖掘机也开始映入人们的视线之中。

  似乎就在一瞬间。一年之前,美国铁狮门集团与于家堡金融区的运营商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此次合作举行了签约仪式。一年之后,铁狮门项目获得重大进展,开始破土动工。

  在开工仪式上,新金融记者获悉,此次铁狮门金融广场项目将由四个塔楼组成(最高的塔楼高为350米),是一个集高端金融写字楼、酒店和相关配套为一体的金融建筑群,建成后将成为滨海新区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从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德国柏林索尼中心到英国伦敦中央广场、巴西圣保罗北方大厦,铁狮门创造了世界上众多备受赞誉的地标性建筑。

  作为国际一流的房地产开发、运营及基金管理公司,铁狮门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

  牵手铁狮门,对于于家堡来说,带来的不仅是地产项目的开发、服务业整体水平的促进,更重要的是对于家堡后续招商提供持续的动力。

  据了解,目前于家堡金融区累计注册企业达到331家,注册资本金超过700亿元。除了铁狮门以外,洛克菲勒、THL集团、法国苏伊士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都已经正式签约。

  为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于家堡金融区发展,新金融记者注意到滨海新区政府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于家堡金融区金融创新和招商政策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

  “到2013年底,于家堡金融区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交易市场,实现多元化的金融机构聚集效应,并搭建起较为完善的金融招商和金融创新的配套政策体系。”根据上述实施方案,于家堡金融区在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过程中,将大力实施“1335”金融改革创新工程,初步实现从外力推动到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的转变,而此举将预示着于家堡金融区建设全面提速。

  60亿元的合作

  “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和工作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巨大的回报。”在开工仪式上,铁狮门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凯希自信地说道。

  这样的信心并非“虚言”。在开工仪式之前,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波在对记者谈到双方的合作时指出,“如果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他们是不会做这个项目的。”

  新金融记者获悉,此次开工的铁狮门(美国)金融广场项目总投资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规模42万平方米,并被列为天津市2011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据李波介绍,由于铁狮门所做的项目体量都非常大,在项目初期,双方之间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铁狮门与天津的合作,已有先例。“天津是中国最大的和成长最快的城市之一,铁狮门公司在2006年进入中国,而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这里建成的,而且这个项目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冯凯希说。

  据记者了解,冯凯希所说的项目就是早先在今年8月前后完工的铁狮门成都道项目。该项目由一组独立别墅组成,具有商业、酒店、写字楼等多种使用功能,成为五大道地区新商圈。

  在采访中,新金融记者获悉,上述金融广场项目未来的运营将以铁狮门为主体,这一模式也表现在招商上,新金融公司将更多进行协助方面的工作。

  谈及天津之于铁狮门的意义,冯凯希用了“非常重要”一词。具体到这次与于家堡金融区的合作,冯凯希对其运营商新金融公司不吝溢美之词,“他们在于家堡总体规划上做得非常出色和成功。”

  于家堡金融区位于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地带,占地面积3.86平方公里。规划120个地块,总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实际上,在规划之初,于家堡就充分借鉴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的经验,遴选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单位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此外还聘请国际规划设计大师组成单体建筑方案设计团队,确保金融建筑设计经典现代,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在众多顶级规划团队全力配合下,世界一流的金融区版图初现轮廓。

  “雏形”初现

  “平均每五天左右,在建大楼就会‘长高’一层。”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从规划到设计,从设计到建设,于家堡金融区始终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成为滨海新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施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标志。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确定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十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同年10月,天津市制定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一个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年)。

  三年来,在多方的支持和努力之下,滨海新区着力推进金融、土地、科技、涉外经济、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截至2010年年底,第一个三年实施计划的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为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据记者了解,作为滨海新区“十大战役”之一的重点工程,于家堡金融区在今年11月17日迎来首个建设节点,由天津市建工集团二建公司承建的信托大厦率先主体完工,实现封顶,成为于家堡金融区一期项目中首个实现这一重要节点的项目。

  “在金融载体建设方面,于家堡有一部分大楼已经盖起来了,也引进了不少金融机构,应该说其规模已经具备有一定雏形了。”在采访中,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滨海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华这样对新金融记者说道。

  此前的8月8日,由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美国罗斯洛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罗斯洛克(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从双方签署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来看,双方决定共同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从事商业地产开发,兴建标志性建筑于家堡罗斯洛克金融中心,设立斯蒂文·洛克菲勒二世金融研究院和金融家俱乐部,投资建设于家堡金融区的基础设施项目。

  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全资子公司,美国罗斯洛克有限公司的出资标志着洛克菲勒家族正式入驻于家堡金融区,而这也只是于家堡金融区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

  目前,于家堡金融区已累积注册企业达到331家,注册资本金超过700亿元。船舶产业基金等一批金融机构已经入驻,而包括铁狮门、洛克菲勒在内,THL集团、法国苏伊士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已经正式签约。

  “国家对让滨海新区在金融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这就是要更多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薄文广对新金融记者指出,滨海新区开放建设为何能取得较快进展就是紧紧地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很好地使用了中央赋予其的政策支持。

  三年计划

  对于取得的成绩,新金融记者注意到,官方在做出肯定的同时也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于家堡金融区是集中展示滨海新区形象的标志区,要建成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核心功能区。于家堡金融区在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计划实施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于家堡金融区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滨海新区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于家堡金融区金融创新和招商政策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样写道。

  这样一个说法和曹华的观点“不谋而合”。她告诉新金融记者,要真正实现于家堡的定位,毫无疑问,需做出更多的工作。

  今年5月,在认真总结综合配套改革第一个三年计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天津市政府组织制定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2011~2013年)》。

  为贯彻落实上述实施计划的精神,着力推进于家堡金融区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于家堡金融区功能定位,更好地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发展战略,《关于推进于家堡金融区金融创新和招商政策体系建设的意见》(简称《建设意见》)及《实施方案》于近日应时而出。

  从该《建设意见》来看,其进一步明确于家堡金融区在金融改革创新核心区的定位、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

  “大力推进于家堡金融区载体建设,大力推进于家堡金融区金融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于家堡金融区金融企业五大聚集,充分发挥金融改革创新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的功能作用。”上述意见这样强调。

  对于发展目标,《建设意见》这样明确要求:到2013年年底,于家堡金融区载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起步区12栋180万平方米金融楼宇竣工并投入使用,起步区地下空间、基础设施、环境景观和道路交通建设基本完成;在金融软环境建设上,形成比较完善的财税、土地、市场准入和人才方面的政策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多层次金融企业和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形成适应于家堡金融区发展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在金融机构招商上,围绕金融产业链构建,努力形成金融企业五大聚集,初步实现于家堡金融区现代金融、传统金融、市场会展、教育培训、商业商住的目标定位,并初步实现于家堡金融区从外力推动到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完成这一目标,上述意见提出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快于家堡金融区载体建设速度;2.全力推进金融配套体系创新;3.努力实现于家堡金融区聚集规模和效应。

  “四区”建设

  金融改革创新毫无疑问需要与之相配合的土壤。

  在推进金融配套体系创新方面,新金融记者注意到,于家堡提出,到2013年年底,将于家堡金融区建设成为金融机构运营的低税费区、相关政策的突破区、金融创新的先导区、金融企业和金融人才的宜居区。

  “在有了更好的硬件基础之上,需要注重其软件的建设,政策环境、服务水平等是否能与国际接轨,会是未来发展最为关键的。”曹华对新金融记者指出。

  从实施方案来看,新金融记者注意到,为推动上述四区建设,于家堡指出要形成系统化的政策体系、搭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以及配合政府部门构建健全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在构建系统化政策体系方面,有一条提到要努力争取相关政策突破的问题。“争取给予于家堡金融区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核心功能区定位,并努力争取成为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曹华认为,伴随滨海新区特别是于家堡金融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求在政策上更大的突破,而只有通过这样一个更大的政策环境才能实现稳步推进。

  在实现于家堡金融区聚集规模和效应方面,新金融记者注意到于家堡设定了这样一个三年目标:到2013年年底,于家堡金融区在国际机构和财团、金融机构、服务性机构、交易市场和基金五大领域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区域覆盖比较广泛的聚集效应。

  在曹华看来,诸多企业纷纷入驻,一方面看好滨海新区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金融业本身具有积聚的效应。

  而这正好也是于家堡的初衷。“通过铁狮门这样一个项目的引入不仅能提高于家堡的硬件实力,另一方面随着他们进来,我们的运营管理和服务都会达到国际上的要求,其实我们更希望通过铁狮门把更多的机构引进来。”李波对新金融记者说。

  “放飞”于家堡

  为实现这种集聚效应,《建设意见》指出,在金融机构招商上,要扩大于家堡金融区整体宣传推广力度,建立专业化多层次的招商队伍,围绕金融产业链构建目标,实施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门类招商。

  对于宣传,于家堡也开始进行一种新的“尝试”。对于“于家堡”,作为商务旅客的你,未来不会停留在报纸、电视上的了解,从现在开始在飞机上也能看到。

  2011年12月7日,天津航空首架A320客机——“于家堡”号冠名仪式在天津机场隆重举行。记者看到,“于家堡”号客机机身上,“擎动于家堡,聚焦金融区”十个大字赫然在目;客舱内部行李舱,座椅桌板上,金融区宣传海报夺人眼球。

  作为天津市的两张亮丽名片,于家堡与天津航空强强联手,共同“放飞”于家堡。

  “‘于家堡’号是天津航空引进的首架A320客机,可载客152人。通过飞机冠名彩绘、内部装饰、客舱杂志等各种载体,天津航空将首架A320包装为于家堡金融区的展示平台,并利用航机飞行传播优势,使其成为于家堡的飞行名片,引动世人瞩目,聚焦天津新金融。”天津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天津航空“于家堡”号飞机成功冠名后,将首度飞往三亚,在海南展示于家堡金融区的品牌。而在未来,该航班还将在全国各大城市精彩亮相,并携于家堡金融区飞出国门。

  双向“互动”

  在梳理涵盖多项发展目标的《建设意见》中,新金融记者特别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到2013年年底,于家堡金融区要初步实现从“外力推动”到“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对于这样一个新提法,薄文广认为必须得转变,“不然在未来于家堡金融区的发展中,受外界影响的脆弱性将会显现。”

  在薄文广看来,无论是铁狮门还是洛克菲勒,不仅看重滨海新区的优惠政策,更看重其经济的增长,如果看不到经济增长潜力,而只是通过政策环境来吸引,在未来的持续性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曹华也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在其看来,相较而言,引进金融机构不太难,更关键的是引进来之后让其干什么。“如果以后没有那么大的经济体量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

  从此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经济增高达23.7%。毫无疑问吸引力相当大。“有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天津金融创新的根基就比较牢固了”,薄文广告诉新金融记者,相比其他地方,滨海新区的优势恰恰在于其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未来应该强化这种优势。

  在薄文广看来,实现从外力推动到内生增长模式的转变,客观上会无形中降低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成本的成本。同时这种转变也会带给经济持久增长的活力。

  “要实现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双向互动”,薄文广强调,这种良性互动对于滨海新区金融业和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

  目标任务:全面启动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分解部门责任,加强环境和载体建设,起步区已开工14个地块中将实现4个地块主楼封顶。新增2家交易所,新增注册各类机构100家。

  第二阶段(2012年)

  目标任务: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全面向纵深推进,金融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搭建起全面的金融配套政策体系,重点金融领域突破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新型交易所加速落地,各类基金的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注册各类机构100家,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第三阶段(2013年)

  目标任务:全面实现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目标。金融载体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十大金融交易市场有序运营,政策突破改革目标基本实现,政策促进和示范效应充分发挥,驻区金融业对天津经济的带动效应明显提升,现代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地位全面确立。

  “1335”金融

  改革创新工程

  1:实现一个工作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在于家堡金融区基本建成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于家堡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实现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核心区的功能定位。

  3:加快三大载体建设——通过三年时间,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在楼宇建设、配套建设、交通体系三大载体建设领域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为实现阶段性繁荣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

  3:搭建三大金融配套体系——通过三年时间,于家堡金融区在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三大领域搭建起完善的配套体系。

  5:实现五大聚集——通过三年时间,于家堡金融区通过金融产业链的构建,在国际金融机构和财团、金融机构与创新类机构、服务性机构、交易市场和各类基金五大领域实现聚集效应,确立于家堡金融区的区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