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人惊喜的消息从塘沽区文化部门传来:海河下游工业遗产首个保护规划——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总体规划于日前完成,且刚刚通过专家论证,并将在最后修订完善后上报相关政府部门批准。有着129年历史的宝贵工业遗产——大沽船坞遗址或将在不久的将来,“穿”上靓丽新装,重新焕发青春光彩。
船坞地位引起高度重视
据制定该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季宏介绍,在规划前期研究调查中发现,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大沽船坞遗址以及大沽炮台等目前都是各自独立的文物单位,如炮台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船坞遗址仅仅只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实际上,海河下游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大沽船坞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季宏等曾到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具有相同历史背景的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历史遗迹在一定的区域内都同时建有炮台、船坞以及祭祀场所,是近代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古老祭祀文化)有机融合的产物。本市近年对坐落于大沽船坞遗址内的海神庙遗址展开成功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炮台、船坞及海神庙三者之间应是有机整体,不应将其割裂开来。这三者中,尤以船坞地位最为重要,这已经引起包括国家文物局在内的国内权威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
在前期调研论证基础上,从今年3月起,在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部门的关注下,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受委托正式启动大沽船坞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该规划也成为海河下游诸多工业遗产中首个保护性规划。
为有望开展联合申遗做准备
据季宏透露,该规划提出,将在现有大沽船坞遗址建设面积达80余公顷的大沽船坞遗址公园。该公园规划建设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一类建设控制区、二类控制区及环境协调区。该规划还将依据历史信息图(含厂区测绘图)等复原出原有的厂区风貌特征,并将改建厂史博物馆,开设现代车间展示,充分展现船坞129年演化历程及现状。
其中,重点保护区中,现有唯一一处原建于1880年的轮机厂房以及天津市船厂部分现存厂房(特别是在建厂初期原址新建的厂房)、船坞中的甲坞等将予以原地保留,原厂房基址将被复原,连同现有厂房将作为厂史博物馆,现有大沽船坞纪念馆内馆藏文物将搬迁至新建博物馆内。同时,由于遗址附近规划有商业中心,遗址公园设有开放区域,搭建文化审美空间,以活化区域文化。为便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公园在海河规划建设游船口,与海河下游其他景点建立通道。
季宏还透露,大沽船坞遗址保护规划完成后,将有助于加强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为推动今后有望开展的联合“申遗”工作奠定基础。海河下游其他工业遗产保护规划也将陆续启动,以进一步推动和加强滨海新区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开发。
将保护性挖掘掩埋船坞
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和大沽船坞遗址“史前史”的有力见证,海神庙是否复原成为该规划中让人关注的重点。该神庙始建于1695年,康熙视察大沽,敕造此庙,并御题“敕建大沽口海神庙”匾。1922年,海神庙观音阁失火,大庙化为灰烬,成为遗址。2007年,有关部门发掘发现大量珍贵文物,该遗址的发现使大沽船坞成为复合型文化遗产。
对此,季宏表示,由于没有最初的建设图纸,复建海神庙将面临技术等多方面的难题,并可能会对现有遗址造成破坏,不符合文物保护相关规定。因此,规划不建议复建海神庙,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文物专家的支持。
另外,对于现有掩埋的几处船坞,规划提出进行保护性挖掘,做有益打开,不建议全部打开。如因船坞的材质等原因造成塌陷并被掩埋不益于打开的,将保持现状,开放后,通过其他的方式展示,体现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