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揭秘临港工业区与临港产业区合并内幕

•编者按•
  天津要在滨海新区内的大港区建设南港工业区,这将改变滨海新区乃至天津的发展主轴。
  天津由此推出的“双城双港”的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不仅将对周边的港口造成重大影响,而且从环渤海区域的大格局视角来审视,首要的就是将跟河北展开直接的、全面的竞争。
  津冀内部的天津港(包括南港)、曹妃甸、黄骅以及秦皇岛四个大港口怎样分工与合作?天津的发展方向是否可行?这对环渤海的区域发展是个考验。
南港“浮出”水面
  南港园区目标累计总投资预计将达到8000亿元,实现产值10000亿元,实现利税2000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20万人。       8月底的一天,天阴有雨,本报记者赶赴建设中的天津南港工业区。
  汽车出大港石化城,一路向东。行驶约一个半小时后,车子向北拐入一条名为“海滨大道”的四车道柏油马路。公路两侧,皆为盐碱荒滩,没有一丝绿色。
  “这地方,盐碱地,种嘛嘛不长。”随行司机嘟囔着。
  远处,朝向大海的方向,海天之间,茫茫一片,只有若干小黑点排成一排,在慢慢移动。经工程人员指点,才知道那些小黑点其实是拉土填海造田的大卡车。在这片工地上,每天有将近2000台的车辆在工地24小时不间歇作业,还有将近50条工程船在相关海域吹填造陆;而在车子左侧不远处,则有十几台油田的梁式抽油机 (当地人称之为“磕头机”),吊臂在上下起伏。
  因为雨天路滑,海滨大道上的车辆把道路挤得满满的,全是红色的大卡车,后面的车斗里装满了黄色的泥土。
  南港工业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大港区,距北京165公里,距天津市中心区45公里,距天津港28公里。
  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工业区总的规划范围约200平方公里,其中航道港池水域约38平方公里,成陆162平方公里。其发展定位于:建成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从现有的规划来看,这块200平方公里的新的工业区内,其主导产业包括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以及港口物流等。其中,石化产业是重头戏。
    有学者表示,南港工业区的石化产业园将成为未来天津重化工产业重新崛起的一个信号,同时也成为北方地区参与国际重化工业竞争的新基地,并成为天津“十二五”期间“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据本报记者掌握的《天津南港工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3年)》显示:
  未来,南港工业区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聚酯化纤、精细化工和能量综合利用4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30条产品链,构建完善的石化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形成技术水平一流、上中下游关联紧密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而据南港工业区管委会给本报的书面采访答复,可知其目前已同陶氏化学、法液空等500强企业签署投资协议,在谈工业项目20余个,其中大型化工项目众多,包括建设15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裂化一体化的中俄东方石化项目,建设有机硅、催化裂解(DCC)、芳烃分离等十多个子项的蓝星化工基地项目,以及中石化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项目。
  另外,做大、做长石化下游产业链是南港工业区发展石化产业的重要目标。南港工业区在一期石化产业园专门规划了精细化工组团,为发展石化下游产业链预留了空间。
  其中,中俄东方石化项目以及蓝星石化项目,是最为引人瞩目的“巨无霸级”石化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千亿元。
  中俄东方石化项目,为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投资530亿元,建设15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装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炼油、乙烯单套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
  蓝星化工材料项目,拟建设40万吨/年有机硅、2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160万吨/年DCC联合装置,总投资达500亿元。
  此外,在南港工业区管委会所提供的书面答复中,亦明确提出“另一家120万吨乙烯项目也在积极推动中”。
  对此,记者专门询问了南港工业区管委会的一位内部人士,到底未来南港工业区上炼化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多少?
  该人士称,“这个不好说,我们内部设了两个指标,比如说衡量一个重化基地,一个是炼油能力排名,一个是乙烯排名,炼油最少是1000万吨以上才能算,新加坡是多少,新加坡是4000万吨,你要能做到4500万吨,那你排名不是世界第四就是第三。乙烯也是这种情况。我们目前土地有的是,就看最后项目的落实情况了”。
  据他介绍,南港工业区目前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土地平整速度赶不上项目落地速度,是项目在等地。“只要我地平了,马上能够建厂,详规一出来,企业一打桩就开始建了。”
  在机构设置上,依照天津市《关于组建天津南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的规定,南港工业区成立了管委会,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这样的机构设置,主要是为了借助开发区成熟的区域开发经验以及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
  同时,还成立了天津市南港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是土地平整、吹填造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由天津开发区、大港区、天津港集团、中交一航局和中交天航局合资组建。其中,天津开发区处于控股地位。另据本报记者获悉,开发区在合资公司中大致占70%的股份。
在《天津南港工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3年)》中,也对于南港工业区建成后的各项经济指标做了一番预期:
  累计总投资预计将达到8000亿元,实现产值10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500亿元,实现利税2000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20万人。
  “如果做起来,这个区域未来将是天津市最大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发展计划局局长鲍志光表示。
“双城双港”
  “双城”,是指扩充滨海新区核心区,形成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两个主城;“双港”,则指在距离天津现有港区20公里的城市东南沿海建设新的港区——南港。
  8月17日,在距离天津120公里之外的北京,车公庄西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三楼会议室内,朱力坐在桌子的另一头,对记者谈起自己刚刚结束的工作。
  朱力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高级城市规划师,此次担纲天津市新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
  他说,新的天津市空间规划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双城双港”。
  所谓的“双城”,是指扩充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发展规模,形成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两个主城共同带动的格局;而“双港”,则指在距离天津现有港区20公里的城市东南沿海建设新的港区(南港),形成两大主力港区带动天津港口发展的格局。
  “这个规划,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一是会把滨海新区提升到与主城区平行的高度,另一是抛开天津港另搞一个港区,这些都改变了天津传统的城市发展脉络。”天津市规划局一位内部人士评价。
  天津,是一座依河傍海而兴的城市。这个曾经的“天子渡口”,建城600余年来,形成独特的城市发展肌理。
  “一个扁担挑两头”,一位多年从事城市规划的专家这样形容天津的城市发展。在他看来,以海河为带状中心和发展轴线,一头是市区服务业和消费中心,一头是港口物流仓储和大型工业生产中心,“这符合国际上沿河和临海城市的普遍定位规律”。
  2006年3月22日,在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获原则通过。彼时,天津被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与06年那版相比较,新规划比较大的改变,就是从过去的‘一主一副’改成‘两个中心’”。朱力称。
  短短3年时间,天津的城市空间规划就发生这么大的改动,原因何在?
  “当时,谁也没有预料到后来天津会发展的那么快。”一位参与到规划制定的专家回忆道。据他介绍,在上版规划制定期间,正值天津经济发展的低点。“我们研究了整个天津的发展速度,那个时候是比较低的,在经济那么低潮的时期,你是看不到今天高速发展的局面的。”
  朱力在给天津做规划之前,对于这座城市也并不了解,只是有个模糊概念,知道相较于国内其他直辖市,天津的发展速度是慢了一些。
  此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上升到国家战略,在这个背景下,天津的城市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跨越式发展的结果,给一个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此外,天津市高层的强力推进,也是城市空间规划在短期内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最初,天津市自己做了一版滨海新区的总体规划,市委书记张高丽看过后不太满意,觉得层次不够。拿给建设部和中规院的专家看,也都认为不行。于是,天津就请中规院的专家来做滨海新区的总体战略规划。”据一位熟悉新版《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过程的内部人士透露。
  而朱力受邀赴津,经过一番调研之后,提出来:要做就做天津的战略。“我当时概括,天津的问题就是滨海新区的问题,滨海新区的问题就是港口的问题,这是我们整个分析下来的思路。”朱力表示。
  最终,朱力和他的团队的设想被天津市政府高层所采纳,战略规划制定的对象也由滨海新区一变而为整个天津市。
  天津方面对于这个新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也寄予厚望,从一个细节处就可以看出其急迫的心情。由中规院牵头组成的课题组在2008年5月中旬才在津调研完毕,天津市长黄兴国就安排在7月1日听取课题组关于规划方案的汇报,这一点令朱力和他的同事倍感压力。
  “不过,你也能从中看到当时天津市领导对于这个规划的重视。”朱力说。
  三个月后,朱力给天津市政府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问题的核心被锁定在港城矛盾之上,“双城双港”则成为解开死结的利刃。
  天津港发展初期,与所在的塘沽区合作,建设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成功开创了港区联动的发展局面。在港口带动下开发区和保税区快速发展,形成了东部沿海港城联动的工业增长极,由此引发了天津工业东移的空间结构调整,进而奠定了“一条扁担挑两头”的空间基础。
  如果说在早期港口的发展成功实现了与城市的互动的话,那么发展到现在,港口和城市的空间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港城的中突和矛盾。
  近年来,天津港的发展速度惊人,吞吐量连年翻番。据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的吞吐量是1亿吨,2004年达到2亿吨,2007年则跃升为3亿吨,每隔三年就跨越一个台阶,造成了后方非常大的疏港压力。
  “港口后面的铁路公路都从塘沽区穿过,港口周围还要有工业配套,那一摊子工业往哪里摆?塘沽核心区的于家堡金融区以及响螺湾商务区又如何发展?”朱力表示。
  最终,朱力和他的团队将“手术刀”对准了天津港,在天津东南部沿海建设新港区的设想浮出水面。
  在朱力看来,南港区的建设将对天津的空间发展乃至区域格局将产生多重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新航道和码头的建设可以支撑整个天津港口做大;另一方面能够疏解现有港区的发展压力,减轻港城矛盾;第三,通过新港区带动临港工业的发展,整合天津的石化和钢铁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第四,以南港区为端点将形成新的产业发展轴,带动整个天津南部,进而带动冀中南,并辐射更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其实最早的汇报比现在的这个激进的多,我当时提出的是八个字,‘港移城进,两港分离’,港往南边移动,直接到南港工业区;把散杂货的东西移走,都弄到南港去。”朱力表示。
  专程来听的天津市长黄兴国若有所思,评价说,“这是个大战略”。
变身“大临港”
  为进一步促进重化工业向南港集中、整合滨海新区功能区,天津市高层决定将定位多有重合的临港工业区与临港产业区二者“合二为一”。
  在南港工业区为项目无地可落着急的时候,邻近的临港工业区的主事者却在千方百计地想把填好的地摆满项目。
  “原来的几个大块头的项目,比如中石油、蓝星,我们这把地都填出来了,可就这么走了。”临港工业区管委会的一位内部人士不无遗憾地说。
  要想追溯两个工业区之间的这段纠葛,还得从临港工业区的前世今生谈起。据熟悉临港工业区发展历程的一位人士介绍,临港工业区最早是塘沽区“自费改革”的成果,起初并不为天津市所重视。但是,后来随着一些大项目的不断落地,这块海河口大沽沙航道以南规划范围约9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才被天津市决策层所重视。
  依照《天津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2004-2020年)》,被确定为临港工业集聚基地,世界级化学工业区,港航设施及装备制造基地(先进制造业),远期发展成功能多样化的港湾工业新城。并成为滨海新区的“一个核心产业区”。
  “塘沽区当时花大力气做临港工业区,也是为了跟开发区、保税区竞争,通过各种办法把天津碱厂、新港船厂都搬了过来,后来更引来中俄东方石化、蓝星落地,有段时间很风光。”该人士称。
  但是,临港工业区有一个先天的制约因素,发展重化工业施展不开手脚,就是它所在的区位。因为坐落于塘沽区内,距离滨海新区未来的中心于家堡金融区以及响螺湾商务区近在咫尺。
  在这个地方发展大型的化工企业,等于是在滨海新区的核心城区边上放置了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主城区的安全。
  更糟糕的是,如果日后大型石化项目因安全原因,被迫撤出临港产业区,那么前期的数百亿的巨额投资将打了水漂。这无论对于企业而言,还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都是无法承受的。
  “尤其是中俄东方石化和蓝星两个项目,如果这两个项目真是放在临港工业区,六七百亿投下去了,再想动成本就太高了。”朱力表示。
  天津市政府决策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南港工业区项目正式启动之后,就决定将原来落地在临港工业区的中俄东方石化项目、蓝星石化项目迁往了南港工业区。
  此举,对于正处在上升期的临港工业区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有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内部人士就表示“非常心疼”。
  天津市长黄兴国曾就此专门作出批示,称“临港工业区从吹泥造地至今5年多,成绩显著,功不可没。规划调整时,顾全大局。最近加大招商力度,装备制造、粮油食品新项目又重新摆上,希望再接再厉,开创新局面。”
  不过,亦有专家指出,临港工业区之所以有今日之痛,与地方官员的政绩冲动有一定的关联,“居民聚集区附近不能建大型化工企业,这对任何一个搞规划的人而言都是最基本的常识。”
  不得已,在今年6月下旬,临港工业区又举行了一次分区规划的专家论证会,主导产业由化工一变而为重型装备制造业。      8 月20日下午,本报记者与临港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张心德通了电话。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自己刚在齐齐哈尔谈完项目,正跟同事商量什么时候回津。”据悉,张心德此行北上齐齐哈尔,是与二机厂洽谈引进中国最大数控机床的项目。而这也仅是他近期全力引进重型装备制造业项目的诸多尝试之一。
  “我们力图迅速将土地摆满项目,尽快使临港工业区形成规模。”张心德称。
  除了临港工业区之外,滨海新区内部尚有一处名为“临港产业区”的产业功能区,也因南港工业区的开建而有所改变。
  临港产业区与临港工业区一字之差,位于天津港南侧,在海河入海口和独流减河入海口之间,通过滩涂开挖的方式,建港与造陆相结合,与先行开发建设的临港工业区连为一体。
  从地图上看,这临近的三个产业功能区,分别是从北及南分别是临港工业区、临港产业区以及南港工业区。
  2006年5月8日,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天津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筹备组正式成立。临港产业区亦属天津滨海新区一个重要产业功能区,是滨海新区现有8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其主打产业与“老大哥”临港工业区相似,主要是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等。
  近期,临港产业区一直处在吹填造陆阶段。依照天津临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的一位负责人的表示,“我们正在播种,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
  为进一步促进重化工业向南港集中、整合滨海新区功能区,天津市高层遂决定将定位多有重合的临港工业区与临港产业区二者“合二为一”。
  合并后的产业区统称为“临港工业区”,成陆面积190平方公里,定位调整为“中国北方以重型装备为主导的生态型临港工业区”,预计未来建成后工业总产值达11200亿元。
  而有熟悉临港工业区发展历程的人士透露,因临港产业区主要由天津港一家来投资建设,目前同临港工业区的合并“在股份分配的问题上还没有谈妥,进展比较缓慢”。
  不过,有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的一位研究人员表示,此次天津市政府借南港工业区的兴建来整合滨海新区内产业功能区的意图明显,料想“两临港”合并指日可待。不久之后,或将有一个“大临港”浮出水面。
津冀之争
  “天津搞南港,将跟河北展开直接的、全面的竞争。”
  如果把南港工业区比作一阵风,它的到来,不仅仅是吹皱滨海新区这一池春水。
  “天津搞南港,将跟河北展开直接的、全面的竞争。”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表示。
  在他看来,问题主要出在南港工业区将要兴建的港口上。
  根据《天津南港工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3年)》,南港工业区近期将建设1万-5万吨级航道码头,主要发展业主码头和工业港区;远期将建设10 万-15万吨级码头航道,发展现代化综合性港区,承接天津港散货物流功能,形成石油、煤炭、铁矿石、杂货件等散货运输系统的布局,实现港口吞吐量超过2亿吨/年。
  同时,建设3000万立方米国家原油及成品油战略储备库、原油及成品油商业储备库、化工物流仓储中心以及配套管输工程等项目。未来,还将根据发展需要,向东围海造陆,适时建设30万吨级码头航道。
  而南港工业区的所在地,距离南面的黄骅港不过2个小时的车程。未来,南港工业区兴建的港口,与黄骅港必定拥有同样的经济腹地。
  “你天津要在大港搞一个新港口,除非河北人睡觉,他们甘心把所有的货物都给天津,否则必定要有所反应。”肖金成语气严峻。
  在他看来,一场新的津冀之争即将爆发。
  南港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南港与黄骅、曹妃甸由于在产业定位、地理位置、经济腹地等方面都差不多,一待南港工业区建成后,肯定与前两者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
  而按照肖金成的沙盘推演,河北省应对之策或可包括北面大力发展曹妃甸港、南面力推黄骅港,从而对天津港及南港区构成两面夹击之势。
  具体而言,河北省可以通过进一步搭建省内腹地与港口之间的交通大动脉来达成目的。
  肖金成提醒记者注意,河北目前已经开工修建了一条从邯郸到黄骅港的邯黄铁路,这就意味着未来冀南的货物将直接走黄骅港。
  河北北部的曹妃甸也在尝试打通向西的交通通道。据肖透露,曹妃甸正在争取建设一条向西的疏港铁路,如果能接上现在的京包线铁路,那么甚至远至甘肃和新疆的散杂货、集装箱就可以通过铁路运输直接运到曹妃甸港。
  “如果把向西的通道都修好了,绕过北京和天津,把铁路和高速公路打开,那么曹妃甸的优势要比天津强。”肖金成表示。
  假设河北省沿海的黄骅港以及曹妃甸港这两个港口各自都使出浑身解数,争抢河北、山西、内蒙等经济腹地的货源,显然,天津港尤其是南港区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堪忧。
  对于天津此番的举动,河北省有关人士也给予了持续的关注。
  曹妃甸新区管委会一位官员,就对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网上看了一下天津搞的这个南港工业区的消息,近期主要是石化项目,还跟我们竞争不大。但是看它们的规划,以后还要上铁矿石码头,是不是还要搞钢铁来给重型装备做配套?那样就跟我们产业的雷同度比较高了。”
   如何能够消解近邻河北省的疑虑,从而避免津冀之间的恶性竞争?
肖金成给天津方面提出了建议:跟周边省市展开全面的合作,当龙头而不是当老虎,因为老虎是蜷在一起的,龙是可以带动的,“当龙头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