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关于新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12年工作安排的说明

关于滨海新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12年工作安排的说明
──2011年12月30日在区委一届八次全会上 宗国英

同志们:

  我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对滨海新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12年工作安排作一简要说明。

  一、关于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1年,滨海新区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好攻坚战、争当排头兵的总要求,紧紧把握“十大战役”、“十大改革”两条主线,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00亿元,增长30%;财政收入1360亿元,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0亿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亿元,增长2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全年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十大战役”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2011年,“十大战役”总投资2300亿元,占全年总投资的63%。南港工业区,项目用地达到60平方公里,南港港区开港试航。轻纺经济区,完成起步区开发,二期1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临港经济区,新增造陆23平方公里,10万吨级航道通航。核心城区,市容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核心区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服务外包基地二期工程启动实施,海洋高新区开发快速推进。中心商务区,响螺湾5栋商务楼宇竣工,于家堡“9+3”项目进展顺利。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级动漫产业园竣工投入使用,3D影视园、信息园加快建设。东疆保税港区,全部完成造陆工程,二期具备封关条件。滨海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启动器”项目基本建成。西部区域,开发区西区完成35平方公里土地整理,渤龙湖总部经济区新开工面积80万平方米,空港经济区建成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北塘经济区,企业总部基地加快推进,北塘古镇建成运营。中心渔港,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5000吨级码头投入运营。

  二是大项目好项目快速集聚。全年实施重大项目925项,总投资1.28万亿元。长城汽车一期、三星OLED、中航直升机等9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船重工、大唐电信天津基地等600多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富通光纤预制棒、新一代运载火箭、约翰迪尔等192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了重大服务业项目329项,一批服务业聚集区迅速崛起。新引进总部项目60多个,总部企业达到188家。新建文化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415亿元。实施了160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6700家,小巨人企业达到259家。

  三是“十大改革”取得新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扩大,顺利通过市编办考评。高效落实市政府第一批下放的110项审批事项,23个部门审批实行职能归并。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超过2000家。中新天津生态城实行意愿结汇企业16家。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120家。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揭牌运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等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新设立融资租赁公司174家,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土地利用指标动态管理、征转分离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推进。医疗重组计划全面展开。创新推出定单商品房等住房保障模式。强街强镇计划深入实施,建成5个街镇社区服务中心和14个社区服务站。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塘、茶淀、太平等8个项目列入市级示范镇试点。

  四是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458亿元,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各种开放形态竞相发展。大通关服务和电子口岸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陆无水港达到21个。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5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5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于家堡国际金融论坛、第二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中国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

  五是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完成了六个层面58项规划的系统提升,组织编制了盐田利用和中部新城规划。全年投资1100亿元,实施了92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航油石化码头、南港建材码头等37个海港项目建成使用,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京津城际延伸线、津秦客运专线和于家堡枢纽站、滨海高铁站等铁路项目顺利推进,津滨轻轨西段开通运营。国道112天津段、津滨高速改造、塘承高速、中央大道北段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竣工通车,西外环高速、海河隧道等工程加快建设。成功实现引滦、引黄原水切换,建成了北疆电厂淡化海水送出工程,新建改造4座再生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51万吨。新建改造8座11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汉沽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综合整治主干河道35.5公里,“清水工程”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新建和改造1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70万吨。组建了滨海新区公交集团,新开和提升16条公交线路。持续开展大干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

  六是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援助机制,全年新增就业10万人,安置困难群体就业7000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27万人,职工医疗参保人数78.53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0.9万平方米。新建、扩建和改造提升中小学和幼儿园60所。133所学校达到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成立了7个职教联盟,校企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创建“三甲”医院工作稳步推进,第五中心医院、泰达医院进入评审阶段。塘沽中医医院门诊病房楼、大港中医医院新建工程等一大批医疗设施建成使用。成功举办首届滨海国际艺术节、滨海国际版画展交会等品牌文化活动,200多项文艺精品获得省市级以上大奖。塘沽、汉沽和太平镇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

  二、关于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要求,结合新区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全年的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8%;工业总产值增长23%;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全市下达考核目标。

  这些指标安排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形势更加严峻。这对我们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和项目投资带来诸多困难。二是滨海新区经济总量已经达到6200亿元,持续保持高幅增长的难度增大。三是2012年新区“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任务艰巨,适度降低发展速度,可以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留足弹性空间。

  2012年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虽然比今年略有降低,但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必须按照区委书记何立峰的讲话要求,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方向;坚持先谋后动、动则必成,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平衡、综合平衡等科学的策略方法;正确处理“快”与“好”、发展与稳定、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力争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完成得更好一些。

  2012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十大战役”为载体,着力提升功能区开发建设水平。坚持建设与招商同步,功能与产业融合,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掀起开发建设的新热潮。南港工业区,着力打造40平方公里精品区,建成南港铁路北线,开工建设中俄炼油等12个大项目。轻纺经济区全面完成二期19平方公里土地填垫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家纺城等重点项目,完成生活区起步区开发建设。临港经济区,新增围海造陆13平方公里,建成双向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和5万吨级高沙岭航道,新建续建8个码头泊位,确保北京粮油、太原重工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核心城区,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提升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海洋高新区开工建设10个重点项目。中心商务区,响螺湾新竣工商务楼宇6栋以上,开工建设今晚传媒、新兴铸管等项目;于家堡金融区9+3项目5栋竣工,加快建设铁狮门双塔、洛克菲勒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启动天碱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完善中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动漫园二期、影视园、信息园建设,启动南部商业中心的项目开发,实现首批居民入住。东疆保税港区,全面实现二期封关运作,完成9.5平方公里综合配套服务区开发建设,推进5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滨海旅游区,新增填海造陆7平方公里,开工建设宝龙欧洲城、国家海洋博物馆、欢乐水魔方等46个项目。西部区域,开发区西区加快建设,实现工业产值倍增;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建设全面完成;空港经济区海航总部大厦、海港热电联产等项目投入运营,海特飞机维修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北塘经济区,加大中小企业总部引进力度,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中心渔港,完成陆域三期工程,加快推进冷链基地、湛江国联水产、中澳皇家游艇城等项目建设。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东港口、南重化、西高新、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发展布局,坚持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双引擎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快速聚集,确保100个项目建成投产、200个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达到800个以上。优化提升石油石化产业,构建“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完整产业体系,力争产值突破3600亿元。进一步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扩大汽车整车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冶金、造船、机床、矿机等重装产业,力争产值达到4000亿元。做强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3个优势领域,做大高性能服务器、新型显示器件、嵌入式电子、软件4个新兴领域,产值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以高品质粮油生产及精加工产品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力争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快发展轻工纺织、新型建材等产业,形成集群优势。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加快建设海港、空港等8大物流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实施新一轮总部项目引进计划,设立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全年新增总部企业20家以上。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会展等产业。办好第三届滨海论坛。

  (三)以“十大改革”为抓手,着力深化体制创新。加快改革攻坚步伐,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各领域改革,形成体制机制创新的新优势。突出行政效能提升,进一步理顺区政府、管委会、街镇之间的权责关系,完善市区对口工作机制,落实好“新区的事在新区办”;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推动集中审批和现场审批,完善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审批体系。突出金融改革创新,鼓励各类产业基金扩大在新区投资,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积极争取外资股权投资外汇试点政策,稳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范围和规模。完善于家堡金融区金融创新和招商政策体系,吸引更多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落户。突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离岸金融业务创新试点,用好国际航运税收优惠政策,发展航运金融担保机构,创新融资租赁出口退税业务,设立游艇保税仓库。突出民计民生改善,进一步推进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领域改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加快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完善综治信访服务体系,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构筑和谐劳动关系。稳步推进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以自主创新为驱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战略,深化部市合作机制,聚焦滨海高新区,联动建设开发区泰达慧谷、空港物流加工区等科技创新园,形成“一区多园”的科技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天津育成中心、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国家纳米工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国家防静电研究院、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滨海信息安全产业园。新建20家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新增10家总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积极推进“智慧滨海”建设,努力把“天津未来科技城”建设成智慧经济城、创新先导城。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和市级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集中力量突破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20项引领性和战略性高新技术,研发100个带动性强的战略产品和核心装备。建立面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科技小巨人达到360家。加快推进国家863计划产业促进中心、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新建各类孵育载体6家。组建滨海科技金融发展集团,提升科技服务功能,建设具有新区特色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创建人才特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五)以宜居生态城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提升载体服务功能。围绕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双港、双高、三快”为主体的大交通体系。建成天津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南疆中航油码头等高等级泊位,加快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进一步提升海空港功能。推进对外、双城、区内三个层面大交通体系建设,建立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模式和客货分离的集疏运模式,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有效转换。全面加强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汉沽水厂一期工程,扩大北疆电厂海水淡化生产规模,建设22座输变电站,基本建成燃气高压输配系统,建成南疆热电厂等3个热电联产集中热源。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深度治理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小火电机组,有效控制新增燃煤量,推动60%以上现有燃煤供热锅炉实现热电联产替代或改燃,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积极推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建成港东新城污水处理厂、塘沽西部新城中水站,提高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巩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综合改造30条主干道路、32个社区、8个公园和5个重点区域,基本完成主要道路和老旧社区的综合整治。新增绿化面积1200万平方米,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建设完成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民心工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尽快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高水平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0所,实施幼儿园达标升级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联盟建设,积极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加大医院高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创建“三甲”医院,着力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专科。筹建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卫生信息中心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启动建设国际医疗城,加快建设空港国际医院,建立新区“指挥型”120急救体系。全力推进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计划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力争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参保率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达到98%以上。建立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机制。制定老龄津贴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积极推进新区第二、第三福利院建设,加快农村敬老院资源整合和改造提升。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广泰达街、新港街和“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的治理经验,鼓励保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探索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建设开发区、保税区社会组织“孵化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七)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着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争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排头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法制、道德、诚信教育活动,弘扬“开放创新、引领未来”的滨海精神。繁荣文化创作,办好国际作家写作营和滨海新区国际艺术节,抓好《妈祖》等一批反映滨海新区题材的重点作品创作,扩大文化品牌效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传媒大厦,提升各区域文化设施功能,推动街镇文体活动中心、居村书屋、文化室等基层文化阵地达标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2191”公益电影放映等项目,推行博物馆、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大力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以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目标,高标准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构筑“一区多园”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智慧山文化产业基地、滨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中国智造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文化用品制造、休闲旅游、创意设计、影视动漫、广告会展等文化业态集群式发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以上是我对滨海新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12年工作安排的简要说明。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在以区委书记何立峰为班长的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