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老职工米学如关注天津碱厂命运 热议工业遗存保护

    天津碱厂老厂区停产后,其未来命运及工业遗存保护在读者中引起反响。许多读者包括天碱的老职工打来电话,提供有关资料并热议天碱保护的话题。今年70岁的天碱老职工米学如就是其中的一位。 
    米学如1960年入厂,先后在厂报、厂办及宣传部担任文员、编辑、秘书及领导职位。他曾主编或参与主编《红三角的闪光点》等记录和总结碱厂发展历程的书籍,在报刊发表有关天碱厂史探轶等内容的文章达百余篇。通过不断接触并挖掘整理厂史资料,米学如对碱厂感情也愈发浓厚。 
    米学如告诉记者,天津碱厂作为中国化工业的摇篮和中国现代化工业的策源地,在影响和推动塘沽城市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多个“第一”。随着天碱企业规模的扩展,大量招募工人,建设职工宿舍,塘沽城市快速扩张;天碱有了自己的铁路;首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建成塘沽第一所幼儿园;第一家西医诊所;第一所私立小学等。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就曾在天碱创办的私立小学——明星小学就读,感念受益终生,后曾到学校旧址探访。著名漫画家方成曾在天碱(原四川厂部)的工作经历,让他一生铭记,并将企业一批先贤创作成漫画画像,至今仍展陈于天碱厂史馆。 
    1997年,米学如为编撰书籍先后到成都、南京等地,拜访原碱厂一批老职工。一位陈姓老职工曾在碱厂当过会计,一次在散步中遇到天碱创始人范旭东,要求他为企业提意见,他当即提出企业急需培养会计人才。范旭东铭记在心,回去后立即决定派他出国接受培训。但未能成行,范旭东就不幸辞世。但让该名老职工感动的是,侯德榜继任后,迅速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 
    米学如表示,天津碱厂老厂区及其衍生影响,物质及非物质遗产都是塘沽乃至滨海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对黄海化学研究社遗址、永利新村碱厂疗养所等一批遗存加以保护或保留,同时,对于代表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生产线及其重要的附属设施应该加以保留,使工业遗产保护涵盖多领域、形成有机整体,最终为塘沽乃至滨海新区城市建设不留下遗憾,并留下城市发展的“生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