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江北区人大赴上海、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江北区人大考察团
2009年7月9日

    按照区委“1595”发展思路提出的新要求、新形势,为学习借鉴打造商贸中心和依托保税港区发展临港经济的先进经验,5月14日至21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市、区人大代表和机关工作人员一行9人,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董小平带队赴上海、天津开展学习考察。通过现场参观、实地调研、开展座谈等方式,学习考察了上海徐汇区商贸中心和天津临港工业园,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找到了差距,更是被先进地区创新思维、大胆突破的工作积极性所深深触动,大大增强了开拓创新,促进江北区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学习考察的收获与感受

    (一)商贸方面
    在上海徐汇区商圈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思,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先进的发展观念,强大的商业联合,凸显优势的错位经营,更是被徐汇区政府大胆突破,服务商贸的决心与勇气所深深触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点是打开思路,充分感受了商圈的错位经营。徐汇区商圈的错位经营主要是由支柱产业、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和商务楼宇的合理配备所实现的。作为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发挥了撑起半壁江山的强大作用,使徐汇区IT份额占到全市的40%,使徐汇区的商圈有一个领头羊,使市民形成“买电子信息产品到徐汇”的普遍认同,从而带动商圈其它商场的销售,也对企业选择入驻徐汇的商务楼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商圈内一家购物中心和五家大型百货商场的商品做到了尽量避免重复,同一品牌的商品在各商场上柜选择不同的款式,每个商场在布置、格局上都尽量体现自己的特色。再加上与购物中心连成一体的颇具规模的商务楼宇,徐汇区商圈的错位经营模式使我们深受启发。
    第二点是转变思路,深刻领悟了市场行业组织的强大作用。徐汇区成立了商业联合会,具体负责管理商圈事务,成员由商场老总和政府相关负责人组成,会长是商场老总。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由干预、管理企业向服务、支持企业的转变,更是体现了先进地区经济的高度开放。政府转变角色,着力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第三点是深受触动,被徐汇区政府在经济危机严峻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深深折服。由于上海经济开放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个别经济指标下滑较明显。而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关键还在于启动百姓消费。在这一背景下,徐汇区政府出资搭建平台,将商圈内百货、购物中心、娱乐、餐饮、数码生活等不同商业业态整合在一起,突破国企、外资、合资企业的所有制界限,让商家同登一个台、同唱促销戏,共享消费资源,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从4月24日至5月10日,在长达17天的“五一”促销期内,徐汇区政府出资200万元购买3辆奔驰车、150根金条作为奖品,在商圈推出“欢乐徐家汇,喜迎奔驰车”的整体营销活动,顾客只需在徐家汇九大商城中的任意一家消费满200元即有机会参与抽奖,赢取奔驰车或金条。这一举动,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引来了诸如“商场促销、政府埋单是否合理?纳税人的钱如此花法又是否花在了“刀刃”上?财政推手能否成功撬动市场消费潜力?”等诸多质疑。但通过实践证明,活动期间,商圈销售额达到6.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亿元,同比增长28%,200万元促销对消费的“杠杆”作用放大了300多倍。政府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充分的考验,经济危机下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振奋。舆论反映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的争议到最后的赞成,就是对政府突破原有工作思路,大胆开展工作的充分肯定。
    (二)发展临港经济方面
    此次考察,印象最深的是,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大港口、聚集大产业、实现大发展,思路宽、定位高、气魄大、后劲足,发展态势迅猛,气势逼人。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集中表现为“五大”:
    1、大思路定位。结合大背景,大政策,分析大环境,临港工业园最初就明确了定位: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修造船、装备制造业基地及港口物流、研发转化基地,成为滨海新区最重要的功能区之一。从2003年开始启动以来,天津临港工业区凭着准确的发展思路,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有力的发展措施,成为中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亮点、热点、重点,国家重要的化工基地已显现雏形。
    2、大产业支撑。临港工业园坚持以中石油、中化工、渤化集团等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以渤化集团、韩国LG公司建设大型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等中下游产业项目为契机,建设百万吨级聚氯乙烯生产基地,逐步向上游石化龙头产业延伸。以中石油为依托,建设百万吨级乙烯及千万吨重质原油炼油装置,建设国家原油储备基地、成品油储备基地。最终形成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以盐化工、氯碱化工为代表的海洋化工及其下游衍生品的材料化工、精细化工共同联合形成的化工产业集群。在这样强大的产业支撑下,临港工业区即将形成3000亿元以上的化工产值,带动数千亿元的相关产业,并对保障国家战略能源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
    3、大投入带动。大投入是临港型工业大发展的基础。为快速提高港口的竞争力,临港工业园按照“政府投入为基础,多元投入为主体”的思路,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08年临港工业区自身投入从2007年的20亿元增加至70亿元,加大了对电力、道路、管路、水路等设施的投入,基本形成临港水路、公路、铁路、管路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物流体系。
    4、大环保发展。临港工业园本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明确“用海护海共举、经济环保并重”的开发理念,利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科学工艺,得力的政策措施,不仅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反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并且发挥了抵御风暴潮、消化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促进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等积极作用。工业区对存在环保隐患的企业、项目采取“一票否决制”,凡存在环保隐患或不能实现清洁生产的企业、项目一律被拒绝落户。并合理引入企业,实现入驻企业相互间的循环经济。   
    临港工业区在环境保护上自加压力,努力走出传统化工业大排大污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污水处理方面,工业区已与新加坡胜科集团就合作建设污水处理厂达成共识,以后入区的企业将统一实现污水处理。不仅如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达到二级排放即完全可以,但他们主动提出要达到一级排放,为此每年将多支出数亿元污水处理费用。
    为建设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工业园区,在土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工业区仍拿出3平方公里作为绿化用地,使绿化率超过14%。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临海的天然条件,采取循环使用的妙法造地,将海河口及近海淤泥作为造陆的主要土源,避免了对现有荒地特别是耕地形成破坏,实现了让经济更“经济”,让发展更环保。
    5、大优惠保障。除享有的国家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外,临港工业园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在海岸线、用地及征海等方面,对港口建设予以优先保证;设立扶持港口建设专项基金,支持港口、疏港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联检部门通关设施,支持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税收方面,对土地使用税实行减免,对港口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列入港口建设专项基金;在海域使用费方面,除按规定上缴国家部分外,其余部分全额列入港口建设专项资金等。这些政策,为工业园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思考与建议

    (一)对商圈再提升的建议
    1、培育观音桥商圈的支柱产业,使其成为商圈的领头羊。结合我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契机,在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重庆分行总部、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总部以及长城证券已经入住我区的有力条件下,大力引进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总部,把金融业打造成为商圈的支柱产业。通过有实力的支柱产业,增强商圈的活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2、建议在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内部设立商圈商业联合会,邀请商场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加入,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在这个商业联合会中,政府更多的是充当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角色,商圈的重要活动都要征求各商家、企业的意见,而且更多的是以商家和企业的意见为主,突出商家、企业在商圈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商家、企业的归属感,使商圈更具市场灵活性和开放性。
    3、建议区商委等商业部门认真分析上海徐汇区政府为商家促销买单,开创商圈整体营销的案例,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大消费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公共财政。不一定要照搬徐汇区搞一次轰轰烈烈的促销活动,更值得思考的是要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树立商圈整体营销的理念。目前商圈内的促销活动都是由各商家自己在搞,导致了商圈内部激烈的竞争,失去了商圈的整体竞争力。因此,通过政府引导和帮助,实现商圈的整体营销是提高商圈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控制百货商场的数量,加大商务楼宇的建设。商圈内商业面积与商务楼宇面积比的国际标准是1:3,至少要达到1:2。在本次考察中,徐汇区商委相关负责人谈到他们目前的比例是1:1,而上海新秀静安区已经达到了1:1.8。观音桥商圈作为重庆最年轻的商圈,与静安区有类似之处。因此,要结合本次商圈再提升的契机,做好规划,扩大商务楼宇的面积,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新兴商圈。
    (二)对依托保税港区,发展临港经济的建议
    1、围绕保税港区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工业经济定位和布局。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分两部分——两路空港、寸滩水港。江北区要围绕水港,实现园区、水港的联动。在原有的五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经济形势,着重考虑为保税港区内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产业,如物流、制造业加工、服务、金融等。在三大园区的功能定位上,进一步划分区域,为各项产业提供优质场所。同时要清楚了解属于拆迁范围内的企业,留住经我区长期扶持起来的优秀的中小企业,并对他们进行分类,引入到相关的工业园落户,形成产业集群,帮助、支持做大做强。
    2、利用保税港区的契机,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只有龙头项目的启动,后续配套和延伸项目的投资才能跟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是天津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经验。因此,当前要突出临港产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强调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一是要加大对我区现有工业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如长安汽车、海尔家电、东风造船、长客车辆)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了解透彻保税港区的各项政策,利用地理优势,为龙头企业提供进入保税港区的渠道,促进企业的出口业务。例如,若能将海尔集团的出口部分产值拿到海尔工业园,从保税港区出口,将大大提高海尔工业园的产值,对为海尔提供配套的企业也是一大促进。二是要加大国资、外资的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引进国有“中”字集团、世界500强和国际大型跨国企业,立足我区的优势产业和临港型区位优势,顺应产业升级规律,大力发展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器、新能源、船舶制造、港口物流等临港型工业和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吸引大项目、大投资,建立依赖寸滩码头的临港工业产业项目,获取大型化码头、大型化船舶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发挥大批量货物的进出、堆存和中转所产生的港口效应,并由此形成相关的临港工业,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与保税港区形成联动。
    3、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大对已出让土地长期闲置情况的清理力度,采取依法收地或帮助企业进行招商、项目重组、转让等方式,促使其土地发挥真正的工业效能,增加工业投入和产出。对于一些不适合在保税港区附近发展的企业,如药业,要为他们寻找新的场所,帮助他们实现搬迁,腾出土地引入与保税港区和临港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进一步扩大集群效应。
    4、把好入驻企业的环保关,努力实现循环经济。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有力时机,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是积极引导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降低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对一些经多次引导仍不能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要责令整改时间,对到期仍旧没有完成整改的,要坚决责令停产甚至帮助搬出本区。二是在招商引资中严格按照产业目录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布局,按照保税港区环境保护的标准,实行节能评估和能耗准入、环境准入,引进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三是要被园区企业配套引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各企业工业污水。
    5、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实施,营造良好环境。一是要继续加强工业园区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作为提升竞争实力、吸引企业入区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完善港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三要加快航道设施建设,提高寸滩港货物吞吐量;四是要加快支线铁路、公路连接线等建设,使工业园运输与高速公路主干网、铁路、机场联运衔接;五是要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发挥远程监控、数据传输技术的功用,实现保税港区和临港工业经济的联动发展。特别要打造畅通的交通,利用保税港区的辐射力,引入一些西部企业到保税港区附近开设分厂。同时,结合“森林城市”的建设,要加大投入打造园区绿化工程,改变工业园区钢筋水泥的呆板与生硬,为入驻企业以及员工提供优质的环境,使企业进得来,生产好,生活也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