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活历史”的缘起
这是一位颇不起眼的老人,他衣着朴素、面貌普通,如果你不认识他,你不会注意他,如果你认识他,你就会经常看到他急匆匆的身影,骑着那样一辆老旧的自行车、拎着简单的提包,奔波往返于塘沽各处,奔波往返于海河下游沿线和图书馆与档案馆之间——他就是被人称为“塘沽活历史”的李学韩。
“塘沽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相反,塘沽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李学韩操着浓重的家乡话说,“中国北方第一个船厂——大沽船坞,东亚第一制碱厂——永利,中国最大的铁路材料厂——新河船厂……都在塘沽,我的家乡不是一般的地方,这些历史让我为家乡感到荣耀”,李学韩如数家珍言语表情中充满着对家乡的无限自豪。
今年65岁的李学韩曾是大沽化工厂教育中心的一名教师,教授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在常年的教书生涯中,他从未想过要研究塘沽历史,也从未有与塘沽历史接触的机缘。1999年,大化渡口的客渡中心要集体承包了,转型改制让客渡中心面临全新挑战,员工收入从哪里来?客渡中心的生存出路又在哪里?客渡中心承包代表宋文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一次民主建国会会议上,身为会员的宋文毅把自己面临的困境说给同为会员的李学韩,当时的李学韩已从学校退休两年,他简单思考了一下,给宋提了一个建议:还是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船、码头、船员,不妨尝试一下海河旅游。
这一提议瞬间引起了宋的兴趣,当即决定双方合作,由李负责收集旅游资料等方面的软件部分。李学韩真的跑到图书馆里去查资料了,而一旦翻阅资料,他才发现其中包藏的广阔天地,资料表明:在世界各国,城市中河流都是重点旅游项目,而对于汇聚了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条大河的海河,只有下游区域即流经塘沽的这一段尚未开发旅游项目。“惟独海河下游是个空白,这个价值一直没有人发现。”
1793年,英国女王派往中国的第一个使者首次在这里登陆;1838年,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鸦片走私口岸,13多万两鸦片在这里被查抄;1840年,在广州被林则徐打败的英军威士世里在这里进行“白河投书”;1858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次激烈的战斗在这里打响;1900年,八国联军在这里入侵中国;1937年,日军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增兵3.5万在这里登陆……
这里首开中国煤水路运输的先河;这里有中国北方第一船厂;这里有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车站;这里记载在中国邮政史上的辉煌,有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是最早海上邮路的起点;这里是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开平煤矿的销售地,是中国海洋化工业的发祥地……曾有两位革命先辈的骨灰洒在这里,这里曾三次留下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足迹……
到文史办、研究塘沽区志……伴随工作的一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事实初现端倪,李学韩百感交集:身为一个塘沽人,对于家乡如此厚重的历史自己竟然知之甚少!实际上,绝大部分土生土长的塘沽人对于家乡近百年的历史都知之不多。李学韩要进一步考证历史,补足史料,给家乡塘沽一个说法!这时的他已不只是为旅游航线而奔波了。
“万米海河游览线,半部中国近代史”
漫天大雪、寒风呼啸,驻守了近200年的大沽口炮台静默地屹立于海天之间,为了进行实地考察,李学韩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到那里。四周杳无一人,只有海风在耳边凛冽吹过,李学韩围着炮台看了又看,与饱经沧桑、见证了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遗迹进行着无声的交流。那一刻,他仿佛在硝烟迷雾中听到了连天的炮火声,看到了守防官兵的英雄壮举……
从大梁子渡口到海河入海口15公里的航道上,李学韩一路沿途考证、调查,大沽船坞、万人坑纪念碑、新港船厂、盐码头……他先后开掘出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30多处历史遗址,丰富史料。为了得到更确切的资料,尤其是相关的年代日期与史实的细节,李学韩到处寻访,寻访多位现已80多岁的老塘沽人,一遍遍听他们讲述塘沽的老故事。
2000年4月,海河下游出现了一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旅游航线,4月29日,开航前一天,天气极为恶劣,狂风大作,眼望着波涛汹涌的海河水李学韩与宋文毅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看来是出师不利啊!那一整天,他们都是在好天气的期盼中度过的。第二天,4月30日一早,李学韩急不可待地出门看天气,只见碧空万里,阳光普照,水波不兴。航船载着游客乘风破浪、驰骋前行,尽管此前经过几次试航,第一次带游客依然令李学韩激动不已。随着游船的缓缓行驶,一路上,他手指两岸处处旧址导游讲解,讲述百年来塘沽人民反抗压迫、抗击侵略的历史故事,讲述中国人抵抗外侮的英勇壮举,让外地人观赏塘沽的城市建设风貌,也让塘沽人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以这样的形式深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涵。自2000年4月至今,7年来,数以万计的游客乘上这条航船,一位82岁的塘沽老人曾这样对李学韩说:“我在塘沽生活了五、六十年,都没有走过海河,更不了解海
河上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
政协委员、各界领导、各中小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条游船,他们把这条航线当作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塘沽法院曾于7月1日在这条船上发展新党员,塘沽第十三中学曾把这里当作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堂,这条航线曾被《今晚报》连续发文介绍,这条线曾被天津电视台重点播报……大沽化工厂厂长曾经万分感慨地说:“这条线是李学韩老师用嘴说出来的啊!”
“万米海河游览线,半部中国近代史”,2000年开航时,现为本刊执行主编的高柳曾经为此航线做如此精准定位。“其实每一处都有很多事要讲,可是,由于船在每一处停留的时间过短,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能全面介绍”,正是由于这种困惑,李学韩开始在各大报刊上发表稿件,更加详细地讲述塘沽的历史故事,《海河下游的第一条运河——直沽新河》、《从“黑猪河”说天津港的煤运》、《海河,沽口大地的创造者》《大沽船坞的历史证人——百年大杨树》……每一篇文章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如今,李学韩老师是名人了,他特聘参与了塘沽政协关于塘沽历史三本书的写作,塘沽电台“滨海之声”曾三次邀请他讲述塘沽的历史故事,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半年之久,区领导熟悉他、市里的很多领导也都认识他。
“我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几乎没嘛嗜好,就是喜欢看书、喜欢钻研,我现在生活很充实,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塘沽人的后代留下些东西,给社会留下一些东西。”
春风拂面、碧波荡漾,金色的阳光尽情地泼洒在海河之上,一条条游船满载着游客航行在海河下游的航道之上,如今,这条航道已是塘沽区重要的旅游项目之一。让李学韩略感不快的是,目前,有许多人侵权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一点我必须要说明,这些史料我真心地欢迎大家使用,使用得越多,塘沽区的历史越能得到发扬光大,只是我希望他们尊重版权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