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侯德榜:一个让塘沽骄傲的名字

沽口流霞
    天津碱厂——这个曾经给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带来至高荣誉的企业,这个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工业先导”、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技术篓子”、被天津老市长李瑞环题为“碱业巨擘”的企业,这个几乎跟每个塘沽人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企业,三年后,将以最彻底的易地改造淡出塘沽城市中心。在腾出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年后,一座宜居的高档居住新区将恢宏巨现。然而,塘沽人不能忘记的是,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的厚重历史和光辉岁月。


侯德榜:一个让塘沽骄傲的名字

    青年时代,他在清华学堂以10门功课考1000分的惊人成绩,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塘沽,他历经十年摸索,生产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批优质纯碱,“红三角”牌纯碱从此享誉海内外。
    他打破西方制碱技术垄断,以英文写作出版恢宏的巨著《制碱》(《Ma-nufa cture of soda 》)轰动世界。后又卧薪尝胆,历经艰辛,自行研究新的制碱工艺  ——“侯氏碱法”,为中华民族在国际科学领域争得了荣誉。

   
    侯德榜博士是我国卓越的爱国科学家,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他的英名已载入我国和世界化学工业的史册。
    侯德榜博士1890年生于福州闽侯县坡尾乡的一个普通农家,由祖父启蒙入学,自幼过着勤耕俭学的生活。青年时代凭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13年毕业考试时,侯德榜10门功课考了1000分,门门满分,创造了清华园的奇迹。旋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916年毕业。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十年求索
生产出中国第一批优质纯碱

    1921年,刚刚拿到博士学位证书的侯德榜,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聘,勇敢地肩负起了建设永利塘沽碱厂的重任。20年代的中国,工业十分落后,要建设一个先进的制碱工厂,谈何容易。再加上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制碱技术为索尔维制碱集团所垄断,设备不让参观,也不见专利报道。为了使永利碱厂生产出合格的碱,侯德榜只得在实践中苦苦摸索。为此,他断然将已经阔别8年之久的爱妻、娇儿、老母继续留在福州老家,孤身独影北上塘沽,数年如一日,寝食于厂,以厂为家。在安装试车过程中,故障百出。哪里出了故障,哪里就有侯德榜博士的身影,他总是对每一个故障进行认真的现场调查研究。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先后对石灰窑、煅烧炉、滤碱机、碳化塔、冷却设备、氨回收装置以及整个制碱工艺逐一进行调整和改进,终于使内外交困、濒于倒闭的永利塘沽碱厂起死回生,在1926年生产出了我国乃至亚洲第一批优质碱。同年,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了金质奖,并获得“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

科学巨著《制碱》问世
彻底破解索尔维制碱技术奥秘

    为了打破索尔维集团对先进制碱技术的垄断,侯博士决心根据自己的制碱实践,写一本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经验的著作,将制碱技术系统地向全世界公开,以推动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为此他决定以英文写作出版。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1933年一部震惊世界制碱界的巨著——《制碱》(《Manufa cture of soda》) 终于在纽约出版发行。全书共26章349页,附72帧插图和127 个实用数据表格。它破解了索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砸开了70年来索尔维制碱集团技术封锁的铁链,使制碱技术,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美国威尔逊教授称《制碱》一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侯德榜博士在书中把自己艰辛积累起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这种一心为推进世界科学技术前进的坦荡胸怀和崇高思想,博得了世界学术界的尊敬,同时也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
    碱厂胜利投产了,但是“永久黄”团体的骨干们,并不想躺在精盐和纯碱的利润上去享清福。为着实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夙愿,他们又提出向氨、酸工业挺进的奋斗目标。这是化学基础工业的另一翼,是耗资更巨,设备、技术更复杂的艰巨工程。为此,他们集中了“永久黄”团体的全部力量,成立了 “永利、久大、黄海联合办事处”,又将“永利制碱公司”改建成“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并任命侯德榜博士为公司的总工程师兼碱、铵两厂厂长。30年代初,侯德榜博士没有为成功和荣誉所陶醉,甚至也没有顾得上恢复建设碱厂和著书立说所累积的疲劳,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我国氨、酸工业的事业中去了。他先在美国收集技术资料、组织设计、选购设备、组织技术培训、聘请外国专家;然后又归国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安装调试。正如范旭东先生所说:“整个工程系统,由彼一人主持,这是人所共知的。”在美国期间,侯博士由于常年累月夜以继日地工作,积劳成疾,适此,国内老母病故、家中又被盗。为此,他给范旭东先生写信说:“……私人身体、家庭情况、国事情形,无一不令人烦闷,非隐忍顺应,将一切办好,万一功亏一篑,使国人从此不敢谈‘化学工业’,则吾等成为中国之罪人矣。……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之后,仍继续留美坚持工作。他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拼命精神来开拓我国化工事业的。1937年1月31日,一座绵延数千米、管网密布、塔罐林立的化工联合企业终于在南京长江北岸卸甲甸(即今日南京大厂镇)建成。这座规模宏大、工艺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工企业,不仅能大量生产合成氨、硫酸、硝酸,还能生产化肥硫酸铵。当时,它不仅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即使在整个亚洲也是首屈一指,令世界瞩目。    至此,化学基础工业的两翼——碱和酸,在中华大地崛起,为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奋飞奠定了基础。

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
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

    南京永利铵厂投产不到半年,爆发了抗日战争,永利的沽、宁两厂先后落入敌手。为了保存20年来培养和聚集起来的技术力量,永利的主要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都携眷西撤重庆。为了支援前线抗日,“永久黄”团体的骨干们,决定在华西重新开拓化工基地。侯博士被任命为永利川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又肩负起建设华西化工基地的重任。制碱的原料是盐,但是华西的盐是井盐,它比海盐在价格上要贵十几倍。索尔维制碱工艺中盐的利用率仅为70%左右,这对华西来说显然是不经济的,必须另寻它法。1924年德国人Glund和Lopmann提出了一项“察安”(Zhan)制碱法,该法可使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0%。30年代,在德国和捷克已有用察安法间断生产的小型工厂,并有专利出卖。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急需,尽早建成华西化工基地,他决定亲自率队赴德考察并购买该项专利。侯博士赴德时,尚不知德、日两国已暗中结为法西斯轴心。谈判购买专利时,德方先以高价勒索,后又提出“用察安法生产的专利产品,不准向‘满洲国’出售”的无理条件。这就等于要我公开承认东北三省不是中国领土。德方提的条件,重重地刺痛了侯德榜博士的爱国之心,他愤然地终止谈判,义愤填膺地说:“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当即率队离德赴美,决心组织永利的技术人员,自行研究新的制碱工艺。在资料、资金、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侯德榜博士卧薪尝胆,历经三年艰辛,创造了一种类似察安法而又远胜于察安法的制碱新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碱法”。“侯氏碱法”所需的设备比索尔维法减少1/3,使建厂的设备投资大幅度降低;碱的成本比索尔维法降低40%。它的特点是使制碱工业与合成铵工业连续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纯碱和氯化铵,所以又称为“联合制碱”。
    1949年5月初,按照永利与印度塔塔公司的协议,侯博士第5次赴印帮助改进碱厂的生产。由于他在印度的成绩斐然,塔塔公司曾以10万美金的年薪聘请他为总工程师,被他婉言辞谢了。侯德榜计划完成协议规定的任务后按期回国,恰好此时国内不断传来好消息:塘沽解放时,对碱厂秋毫无犯,碱厂已恢复生产;南京解放时,铵厂完好无损;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亲临碱厂视察,对永利的事业非常关心,并恳切地表示:“愿与侯德榜、孙学悟两位先生会晤,共商国家化工大计”……这一切使他久久不能平静,归心似箭。在回国途中,屡遭国民党的利诱和威胁,最后只得取道朝鲜仁川,转天津,于7月抵达北平,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的热烈欢迎。(文/李祉川)